历史的另类脸谱: 时人所经历的袁世凯, 只有女儿眼中的他最真实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十二):人间有味是清欢。

光绪三十三年,晚清庙堂之上的诸多大佬已逐渐凋零,北洋与南洋两大集团逐渐崛起以至于威震朝野,两大集团的掌舵人袁世凯与张之洞成为晚清撑扶天下的两大柱石。这一年,行将就木的慈禧开始着手自己最后一次重要布局,她将袁世凯和张之洞调往京畿担任军机大臣,实则为了褫夺兵权。无奈的是即使慈禧早已心存防范,但久居京津的袁世凯也早已尾大不掉。

慈禧果然没有看错,她最担心的这两个人,阴差阳错也好,命中注定也罢,最终都成了清朝的掘墓人。张之洞的湖北新军直接打响了武昌起义,敲响了最后的丧钟,而袁世凯在纵横捭阖中,苦苦支撑着改朝换代的平稳过渡,以至于千年帝制的终结,并未付出伏尸百万的代价。然而对比张之洞的自负与清高,袁世凯却活得辛酸与真实。

在袁世凯刚刚就任直隶总督之时,初入圈子的他挨家挨户的遍访要员。在来到内务府总管增崇家中时,与之亲切闲聊,不久增崇叫来自己的儿子给袁世凯请安,就在孩子作揖问安之时,袁世凯突然抢前站起,屈膝还礼,并且连声称道:“不敢,不敢。”受宠若惊的增崇连忙发话,说袁中堂太过客气,谁知袁世凯又拉着孩子的手,询问课业情况,得知孩子缺少教科书,次日差人送来5箱的书籍,每个箱子上工整地写着“世愚弟”三个小字,可谓给足了大内总管的面子。

作为27岁即成为陕西一省镇守使的青年才俊,张钫曾受到袁世凯的接见,一番寒暄客套,先入为主的袁世凯大谈对于张钫老家的了解,更令张钫感到惊悚的是,自己的人生简历袁世凯几乎可以全盘脱出,其后还教诲这位青年志士:“不要急着做大官,不要贪慕钱财,武将也要多读书。”博闻强记以及对于下属的优待与掌控,袁世凯一直带着神秘与魅力。他也曾经将林徽因父亲写的悼词声泪俱下地全文背出,林长民感激涕零,自此唯袁世凯马首是瞻。

而在女儿袁静雪眼中,袁世凯却是真实与简单的。他每天早上六点会准时起床,早餐通常会吃一大碗的鸡丝面,外加一大盘炒鸡蛋。爱吃鸭子的袁世凯,一般在午餐少不了一盘清蒸鸭子,然而在吃的时候吃相并不雅观,袁世凯会用筷子自己扒下鸭皮,大口地嚼着鸭肉,嘴里还会发出“吧唧声”。这个传统的旧派权臣私德甚严,给自己的姐姐请安,即使已经坐上大总统之位,自己仍然不敢坐着。

洪宪元年,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油灯枯尽。死去元知万事空,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袁世凯的真实生活,看似简单却夹杂着倔强的辛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十六):国之耆宿,望重群伦。 清末大厦将倾之际,两位日后的双雄冉冉升起,较为年长的是北洋王朝...
    拾文客栈阅读 3,954评论 0 3
  • 妈妈的馃子 婆婆的紫薯 爱人打的鼾 孩子梦里的笑 尽管没有星期天 窗外已大寒 聒噪的声音 汽车的拥簇 匆忙的人流 ...
    简斋茶悦阅读 1,345评论 0 3
  • 文/21世纪少女 今天是立秋,可是广州还是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 广州的秋天是短到没有的,没...
    郑机智阅读 1,826评论 0 0
  •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
    我是琳达阅读 1,67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