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真好,每天早上推开窗子满眼嫩绿,似乎一夜之间春姑娘就回来了。仲春最宜远足踏青,我们总爱趁此时节结伴出游。其实,古人也不例外,尤其对取暖太不好,又刚刚熬过冬春之交的古人来说,暖春实在是诱人。那么,他们春游时又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不妨通过一幅十八学士图,细说究竟。
这幅画出自唐太宗做秦王时的故事。当时,李世民设文学馆,在全国招贤纳士,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等十八人为学士,组成拥有最强大脑的智囊团,常和他们讨论国家政事、古书典籍。后来,李世民为表彰其功勋卓著,便命阎立本绘群像、褚亮作赞,藏之书府。这便是十八学士图,也称秦府十八学士图的由来。
到了元明,十八学士图作为装饰题材开始盛行。大约正德时期,第一次出现在瓷器上,以青花器为主,这也对后世此类画片影响深远。再看这幅画片,人物山水通景满画,十八学士春聚园林,以诗酒书画相会,林木、奇石、远山、流云、文房、家具穿插点缀其间,一派浓浓的文化气息。
春光无限好,床上聊聊天。
学士们果然任性,春游把床都搬出来了。画中三位学士坐于罗汉床,一位坐圆墩,四人满面春风,相谈正欢,尤其是垂足床边这位,貌似正在聊着相当有趣的话题,惹得众人笑逐颜开,坐着五开光圆墩这位早已无心手中卷。再看宽大的罗汉床,一侧放着一卷竹简和书籍,看来出游也不忘读书啊。
细看发现,罗汉床比较特别,木质比较常见,而藤编极少。罗汉床作为唐代文人阶级的标配,可以说是利用率最高的家具,待客上床,读书上床,小睡更要上床,所以这床除了舒适更要结实耐用。画里这只藤或竹罗汉床编法细密紧致,必是出自技艺高超的匠人之手。
劝君莫拒杯,春花也能吃。
春游不带点好吃的,怎么能叫春游呢?松柏下的长案上摆满了美味与一壶酒,四位学士或立或坐。虽然不知吃的是什么,但古人向来有「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的讲究。「春吃花」的习俗由来已久,据《隋唐佳话录》所记,唐朝盛行一种叫做“花枣糕”的点心,是把春花和糯米一起捣碎蒸熟制成。此处所盛,莫非正是它吧。
翻看史料上对唐代人的描述,但凡诗人雅士,不管一言合不合,聚在一起「会须一饮三百杯」是必须的。虽然那时的酒度数低且口味不敢恭维,但并不妨碍文人士大夫们的兴致,好友相聚的场合当然少不了酌上几杯。不过,画中南式玫瑰椅上的这位学士自顾扭头望去,完全被身后几位吸引了过去。
春风十里长,文人才艺多。
古代高士不仅满腹经纶,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春日园中桃杏争艳,流水潺潺,一位学士提笔立于一张规矩的大画案后,貌似正思忖着画意,又好像和桌前三位交换着意见,而桌旁这位悠闲的把胳膊搭在椅子靠背上,正听得入神。
有意思的是,最早出现于唐代的交椅,也被画师绘入了画中。据记载,交椅是一种非常高贵的椅子,一般人家是没有的,王宫贵族阶级才有资格置备。交椅一般摆在家里做临时陈设,主人外出巡游、狩猎带着,因此交椅又被称为行椅或猎椅。而中间老者竟也坐着这种椅子,可见十八学士在当时身份之高。
春景一屏画,江山半首诗。
前景中作画者身后立着一袭大落地画屏,相当惹眼,画中树石山峦互映,恰好与园中景致和合相融。画屏前学士们三三两两,高谈阔论,热闹非常,看来和老友聚在一起最是开心。可一位学士竟回头望向罗汉床那边,而且抬起手来,像是在示意持卷的这位一起加入过去,看来心思不在这啊。
如此一来,画师巧妙地通过两个场景中的人物表情动作,将画片串联起来,加上景观小品的连贯相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幅完整的十八学士图。
而这只颇具文人气质的杯子,也是觉山隐窑迄今为止仿古人物系列中人数最多的,且非常契合圆融杯这种大气敦厚的器型。人物和景观虽然非常多,但画师通过构图和布景,让横向的场景和纵向的层次都能体现出来,整幅画片看起来还算舒服。
不过,这种通景满工的人物画片自然费工费时一些,而且丁酉年觉山隐窑在新品品质上更甚以往,确保每款都是经细心推敲、反复琢磨的精品。慢慢地,许多值得期待的新品会如约与各位见面,因此所致出品放缓,还请多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