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门外晒太阳,偶然发现墙根下本长着苔藓的地方,竟然窜出了一丛小野花,安安静静地簇拥在一起,看上去似乎开了些日子,凑过去一闻,淡淡的香。我知道,又到该出去走走的季节了。
可惜的是,最近窑上正忙,挤不出大块时间,踏青怕是不能成行。既然出不去,不妨学学古人,把自己画进青花山水里,拯救这颗向往大好春光的心吧。
而说到把自己变成画中人,这种看似很文艺的寄情方式,其实很早就有了。远在三国吴末时期,釉下彩器上就常画仙人骑瑞兽的图案,寓意自己成仙得道,也是最早的陶瓷人物画之一。
后来,人们思维越来越开阔,也不仅仅局限画自己了。画历史人物,以古喻今,抒发情怀;画神话人物,祈降祥瑞,增寿增福;画小孩子,家门有后,添丁发财;画渔樵耕夫,淡泊名利,心归田间……老祖宗变着花样把各种人物和场景搬上了瓷器,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画中小人儿,却都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 八仙祝寿 ·
「八仙祝寿」是明代最有名的神话人物纹饰之一,盛行于明代中期,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最。主要是嘉靖帝是历代最崇信道教的帝王,他在位期间,不理政事,唯一在意的是成仙。所以官窑器道教画片占了一半,其中八仙最多。
到了清代,虽然皇家信仰有所不同,但八仙纹饰仍是当时官窑器流行画片之一,特别是康熙的「八仙祝寿」最有名,尤其青花勾勒浓淡处理非常出色,笔法利落,绘画精细,人物神采飘逸,比前朝更具表现力。
民窑器虽然不及官窑精致,但画法更灵活,人物表情动作都非常潇洒,别有风味。而且福寿双全的寓意非常好,在当时民间八仙祝寿的器物也是相当流行。
· 儿乐图 ·
「儿乐图」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专门描绘儿童嬉戏玩耍时情景。据史料记载,儿乐图源自佛教信仰,再受道教影响,到唐朝才逐渐脱离了宗教范畴,转变为流行的日常装饰纹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装饰画。
寓意子孙兴旺、家族久盛的儿乐图在明清时期,不仅官窑器,民窑里也有许多婴戏题材的器物,百姓几乎家家都有画着孩子的日用器皿。
而且,这种题材的画片非常有讲究,画里孩子越多越好。因为在古代,医疗水平所限,即便帝王将相,诞下子嗣并长大成人都并非易事,所以人们对多子多孙的渴望,不是今人可以想象的。因此,一只杯子十几子,琢器甚至上百子就可以解释了。
· 文王访贤 ·
「文王访贤」以周文王寓德行,以姜子牙寓贤能,一直以来颇受文人阶层推崇,作为瓷器纹饰,也是相当流行的人物画片。在青花器里,以明崇祯最有名,因为当时大批画家受形势所迫,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谋生,转行做了瓷器画师。
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当深的绘画功底,工法上要比原本画匠厉害不少,而且运用了新的分水和晕染技法,画面层次感很强,特别是历史典故、人物故事题材都独树一帜。
崇祯青花「文王访贤」画片第一眼看确实和康熙风格很接近,通景山水构图,画工上勾擦点染诸法并用,只是在衣服梅花状斑点、地皮景、括号云等细节处能明显看出崇祯的特征。画上有姜子牙、周文王加随从共九人,从人物数量和表现元素来说,在崇祯青花器里算是比较少见的。
经典的青花人物画片远远不止以上这几类,只不过挑出这些比较喜欢的,和各位玩家分享,做抛砖引玉之用。而其中的「八仙祝寿」和「儿乐图」,也是觉山隐窑的经典作品,一经面世便受追捧。
只可惜这两款杯子遵循「满百即止」的原则,现已绝版不再烧制,市面仅余少量流通,好多玩家仍在找,若您遇到别错过。不过,丁酉年觉山隐窑会有更多人物系列器物与您见面,且最新一款作品马上开窑发售,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