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来势汹汹,一方面考虑到老弟的婚礼,一方面想着得照顾生病的公公,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家凄惨孤独的过年,于是和先生急匆匆的、急切切的赶回了老家。我们期待的很美好,要好好照顾老人,也能兼顾我俩的工作,在老家的生活肯定幸福美满噻!
现实情况是,刚回来后亲热了两天,平淡了三天,然后吵吵了一个星期···我一直挺喜欢我公公的,结婚四年虽然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并不多,但是老人家一直都很照顾别人,也为别人着想,常常提溜我先生,让他要多干活、多做家务,看得出来都是真心的。先生的脾气也一直都很好的,除了偶尔着急。可是这俩人,这亲爷俩,后来说话不超过三句就得吵···搞的我一个当媳妇的夹在中间两头劝。我后来跟我先生说,如果他再跟他爹吵,我就离家出走,回娘家待着,而且不带他!因他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点:在一个争吵的环境下,最痛苦的不是吵架的两个人,因为他们都在尽情的宣泄自己,可爽着嘞~ 最痛苦的是被迫观战、被殃及的无辜,在心惊胆战中看着战役双方不一定哪个人可能就把战火烧到了自己这儿···太煎熬了!因此,也深深感谢我的父母,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大吵,偶尔的拌嘴虽然会让气氛也紧张,但是不至于留下阴影啥的。。
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得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
自从先生熄了战火以后,我就明显了发现了公公的问题。(哈哈,之前看他们交战我怀疑我带了假老公回来,怎么脾气这么暴躁)老人家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都很好,就是一说话就好像训人一样,难怪先生会受不了。可是,再仔细看,就发现了更大的问题:这家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沟通!
昨天问了先生,他也回忆了一下,发现其实他和自己的家人之间的感情都比较淡,没有什么很深的,很紧密的联系,好像从小就这样。仔细往回扒拉了扒拉,捋了捋,就找到了很明显的特征:家人几乎没有全员到齐的坐在一块儿吃过饭(除了过节来客人的时候)。我脑补了一下他们家的模式,大概这样吧:婆婆要先给俩娃做饭,俩娃先吃,孩子吃完了婆婆再吃,公公要么在厂里吃,要么很晚回来才自己吃。先生说,没有一起吃过饭,更没有说是在饭桌上一起聊聊天,沟通沟通感情了!
我不由想到自己小时候,好几口子,围着一个长方形的小饭桌,因为人多菜少,所以都得抢着吃,而且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因为桌子太小,人头太多,那时候又爱趴着吃饭,所以还容易互相碰到头。。也不记得那时候都聊天聊的啥,但是想想肯定是闹哄哄的,热热闹闹的。。好像除了家里来客人,小孩不能上桌以外,平时每天至少有一次都是一家人,大人和小孩都到齐了才吃的,可能我妈会缺席的多点,她常常在地里忙过了饭点才回家随便吃口馒头,不过晚上还是能在一起的!
以前看到一些家庭幸福的文章里面建议说:要每天至少一次和家人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轻松的聊聊天。当时看了没什么感觉,现在体会到了,真的是很重要啊!
以前我也好奇,为啥在我公公家吃饭,我公公从来不上桌,总是等我们吃完了他才吃。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必须要改的习惯!跟先生商量了,以后每天至少有一次,要拉着公公和我们一起吃,然后一起聊聊天,多说说话。已经实践了几天,看得出来公公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沟通起来果然顺畅了好多,没有那么多冲突了。
还好就这么找到方法了,一桌吃饭的情谊,一定要培养!我也不用离家出走了,不然我娘亲和我亲爹都已经奔赴威海,我自己回娘家过年多么凄惨孤独啊。。。
感谢父母大人给予的非常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在当时承受重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在能养活孩子就不错的社会背景下,在无暇顾及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健康的无奈下,还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优良的成长环境和负责人的教导,有些遗憾已经不能回头,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补偿吧!就像我公公,可能四五十年的习惯了,但是现在感受到更好的方式不也慢慢在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