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
第四章 深度阅读必须掌握的几个方法
如何写读书笔记?
【精彩书摘】
新手记笔记,哪种形式好上手?
记笔记只是帮自己实现阅读目标,版式好看或难看无关紧要。p117
用电子笔记做记录,便于整理和存储。
对于没有记笔记习惯的人,多用纸、笔记录,这样就不会读不进去或者犯困。p117
记完笔记后,是否需要更新?
根据阅读目标决定具体是否要更新。
我常用的笔记更新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纸质版转电子版。这种操作非常简单:拍照——提取文字——一键复制到电子文档,方便收录。
第二、合并主题。 笔记记了一段时间以后,按类别进行归类,把同一类的笔记放在一个文件夹,添加小标题,自动生成目录。p118
什么时候必须记笔记?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对书中内容加深理解的过程。
以自己的阅读目标和需求来判断是否要记笔记。
如果是想快速阅读完一本书,记笔记可能会导致读书速度降低,降低了阅读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如果是要通过一本书来打磨一堂课,就需要提炼要点,如果不记下来就会忘记书中的要点,整理不出课程的大纲和内容。
一本书彻底完成的标志,不是作者写完,也不是读者读完,而是消化完。
很多好书之所以能传诵至今,就是因为它在不同时代给不同的人带来了不同的启发。
一本书读十年,每一年都能看到新的东西;十年间记的笔记,也藏着十年的经历。p120
如何培养记笔记的好习惯?
从记笔记的目的来说,记录本身要大于工具的形式。
无论以什么方式记笔记,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哪怕是随便记,只要记录,都有价值。只要开始记笔记,就能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记笔记,其实就是给自己准备一份盲盒礼物。 这个礼物打开后会有什么样的惊喜,我们是不知道的。笔记还相当于一颗时间胶囊,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让自己感到惊喜。
【个人感悟】
最近同时读几本书,书中某些观念的交叉,对我比较有触动。
再次读二次的书,以前觉得是亮点的地方,现在再读也没有那么神乎其技的“啊哈”出现了,找不到书中的亮点,曾经的膜拜有点让我感到小失落。
有新知的书却让我还是出现一种如饥似渴阅读的满足、喜悦、获得感,有一种超越的快感。
有的书确实读不了10年,好像再读第2次或者第3次的时候,这本书能给予自己的养分已经非常有限,刚开始读第一遍出现的膜拜的感觉,再读也有点食之无味的无趣,翻翻也就作罢。
经典为什么能一直被大家阅读和传送?历经十年或者千年,还被人推荐和阅读,就是因为经典书籍能做到“一本书读十年,每一年都能看到新的东西”。
读书的益处真的是自己读过,持续读过,用过书,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读书无用是因为没有“用书”,没有消化,没有尝试着解决自己的问题。
十年读书,我会喜欢哪些让我能读十年的书呢,期待……
这种期待,也想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阅读盲盒,带着希望,带着一点小兴奋。
通过这本书,跟着小钱老师每天读一点,压力不大,细细阅读,从文中感觉到小钱老师的幽默风趣、干练、坚持,还有一些生活的浪漫和调皮,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有趣灵魂。
我是惠惠,目标:十年读书写作(22-32)
改写人生剧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