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上帝把人造出来后,就把属于他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然而我认为,这个世界,又用一同的模子去拘泥他。教育更为亦然。
我并不是危言耸听,放眼看看身边的教育,我们不得不为此忧心。
同一个时间上学,同一个时间放学。所有的学生上下学的时间都是一致的。难道就没个快慢?还是不允许有快慢?
同一的教材学习,同一的练习测试。所有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内容都一致。难道就没人不适应?还是一刀切?
同一的教室就坐,同一的老师教学。所有的学生学习的条件都一致。难道就没学生接受不了?还是要同一标准?
至于学生同一的坐姿,同一的校服,同一的就餐,就更不用说了。
更有荒唐到,教师要用同一的教材,同一的教案,去教学,去面对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从而集成机械化培育出一大批相同规格的学生!
用不着再枚举了,也许我说的有点严重,有点片面,但当前绝大多数的教育就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孩子多,没办法去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也许有人会说,不用同一的选拔评价方式,就会失去教育的公平公正;更有人会说,没有同一的规矩制度制约,就会乱如麻,没有规矩制约的自由特危险。
其实,教育不应该是工厂企业,不应该机械化大批量地生产产品。否则,越是喊着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就越没有个性,就越不把学生当人看。
是不是当今的教育就不能实现学生个性的教学,就不能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吗?
当然不是!
教育最高最求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周国平在他的散文《成为你自己》里坦然地说,“对于每一个来说,最宝贵的是他自己。那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个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教育要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那就要在办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培养的方案、考查评判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办学的形式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兼顾,甚至融合。普通教育里要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里要有普通教育。我认为,一个学生的教育里,应该是都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位孩子,既要学习文化知识,还应该学习职业技术。像我们六七十年代,既有课堂知识的学习,又有广阔天地里的锻炼。这样就不会出现书呆子,就不会出现高分低能者,就不会出现学生走上社会还不能快速适用社会的现象。
教学的内容上,不要固定内容,要给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学生选择的机会越多,也就越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文化课程的有职业技能的,有特长爱好的。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科目里去学习,去积淀,去充实,去完善,去大显身手。没有往日的技不如人的自卑,没有低人一等的难过。个个在自己的喜欢的拿手的方面展示自己最精彩最靓丽的风采。这样,厌学的还有吗?逃学的还有吗?
培养的方案上,要有多种方案。要建立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和方案,有跟踪发展的措施,适时适度进行优化调整,并在学生发展上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的帮助。打破学校和企业的界限,有时还得引进企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孩子朝向他自己喜欢的又是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学习还会是盲目的?还会不学以致用?
考查评判的形式上,不能唯分,不能一张试卷定终身。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结合。无论过程性评价还是终极性评价,都应有多种形式、多种纬度。检测和评价要人性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温情脉脉,在评价中是检查,更多的是激励。不能因冷冰冰而毁灭一个比尔盖茨,埋没一个乔布斯。
我不否定中高考的积极作用。但它们在当前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说现在有过程性评价,但过程性评价绝大程度还是象征性表示一下评价并不是全部终极性评价。也正如此,社会和学校,家长和老师,学生们好多在争分抢分,为分挣得眼睛近视了,身体坏了,心里病了,甚至命也没了。好多病态的现象如蛆扭动,好不呕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对象,不同于工厂的商品,他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的评价不能只是九年的、十二年的评价,教育施于教育对象的作用和影响,有可能不是九年的、十二年就显示出来了的,有的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用一时的评价是不是有点失之偏颇?若唯分评价,那就更荒谬之至了。
周国平在《成为你自己》里说,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就是做到了自己。教育要实现让孩子成为自己,也就是要让他们活出符合他们个性的特色精彩,品尝属于他们个性的独特滋味。因而,教育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给孩子个性成长的自由空间,充分张扬而不是禁锢孩子的个性。
然而,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这个教育最高的追求要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的实现是任重道远,步履维艰的。这需要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教师转变急功近利、唯分为的的观念,这需要国家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全社会尊师重教,尊重孩子的个性张扬,积极健康科学地促进孩子个性化成长。
耶稣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我也想说,一个孩子,失去了自我,即便教育给他整个世界,又有何用?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不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愿君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