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一句简单的话里,是暗藏着对习惯的无奈,还是无知?
习惯,通常被认为是我们不由自主的经常做的事情。在这个定义里,显示出习惯的三个特征:事情,经常做的事情,不由自主做的事情。
第一个特征,事情。习惯必须是一件事,一种行为,需要有人这个主体去执行,而不是具体的某个物体。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习惯是一种行为,二是习惯需要有执行主体的存在。我们能把喝水当做一种习惯,其中喝水是一种行为,是有人进行的一种行为,但是水不能当做一种习惯。习惯的这个特征来自于对习惯的定义,因为习惯是个被人自身定义的概念,特指人作为主体经常做的事情,也就要求习惯要有主体,是一种行为。(理解这个特征似乎无关紧要,但对于思考什么是习惯,定义上的界定往往是第一步。)
第二个重要特征,习惯必须是经常发生的行为。可能是三四次一天,也可能是三四次一月,取决于这个习惯本身的性质。通常我们认为,微小的、不重大的行为,需要一天之中重复很多次才能称得上是一种习惯,而重大的、有意义的某种行为,则可能需要一月或一年中重复多次才能称得上是习惯。例如喝水这种行为,一天三四次以上才能被称为习惯,而旅行,一月三四次以上就足以称之为成为一种习惯了。
这种时间跨度的界定,在由我们自身界定习惯时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但是我们往往借助他人的判断来决定自身习惯的范围。他人的数量可多可少,取决于自己想要自身习惯被认识的广度,可以被一群人决定,也可以被一两个朋友决定。在将自身习惯公布并由他人决定时间跨度的合理性时,也就是由他人决定这个时间频率的行为能否被界定为习惯,需要的是他人的共识,而不是多样的意见。如果一种行为有些人认为是习惯,有些人认为不是,那么这种行为能否被界定为习惯就需要更多人的大多数意见,而不能简单凭借一两个人的判断被视为习惯。所幸的是对于此类问题,人们往往能给出一个统一的意见,这源于人们做此类判断的依据是来自于某些社会的共同意识,而且人们往往从这种共同意识里寻找依据,以此判断习惯的范围,而不是依据个人的独特见解。
习惯的第三个特征,不由自主,是界定习惯范围最重要的特征。习惯的不由自主性,也可以认为是具有潜意识性,是指习惯带有某种不受显意识控制的成分,因为习惯这种行为被执行的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大脑形成了特定的记忆模式,所以习惯的执行已经被刻画在了潜意识之中,由潜意识决定行为的发生与否,从而使得习惯不由自主的发生。
习惯的潜意识性既表现在行为本身的不由自主性,也表现在对产生行为需要的不可控性。行为本身的不由自主性,是指习惯这一行为往往在非自主意识的控制下发生,包括行为的产生和进行,例如喝水,当身旁有水杯时,我们会在自己没有特别意识到的情况下,伸出手拿起水杯,喝水,然后放下。这种潜意识性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具有喝水这一习惯的人,可能是不由自主的拿起水杯,也可能是不由自主的拿起水杯喝水,这一过程至少有几个步骤是不被自身所意识到的,也就是大脑对固定模式的记忆。
另一方面,喝水这一习惯也可以由不由自主产生喝水的需要来界定,也就是潜意识性的第二种表现,对产生行为需要的不可控性。习惯作为一种行为,整个过程无法被意识到是比较困难的,人总是能在其发生之后的某个过程注意到了行为的发生,但是对产生行为需要的不可控性却是必然的,这也是界定习惯范围的重要特征。习惯潜意识性对产生行为需要的不可控性,在界定较大范围习惯的情况下更为重要。我们不能根据行为本身的潜意识性,来判断旅行之类的较为重大的、涉及多个决定和过程的行为能否称为习惯,但是根据产生这种需要的不可控性,则可以判断行为的习惯特征。正是因为大脑不受控的经常产生旅行需要,我们才能将旅行称之为一种习惯。
反之,如果我们特意的产生某种行为需要,或者进行某种行为,则不能称之为习惯。在显意识下进行的行为,反映了主体的思维过程和决策过程,对行为的执行是有意识参与的主观活动,而不是大脑对特定记忆模式的无显意识重现,也就不构成习惯的特征。比如如果你在特定时间刻意提醒自己去看书,则不能称之为习惯,因为你还没有形成看书需要的潜意识性,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产生习惯的过程,即刻意重复某种行为,以让大脑记忆下这种行为模式,从而导入潜意识之中,使之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习惯的不由自主性和重复性,让习惯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使得习惯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即通过刻意重复行为模式或刻意避免重复行为模式,来养成习惯或戒除习惯。
习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表现在习惯的不可控性和重复性。因为不可控的习惯重复发生,对我们自身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甚至留下不可消除的痕迹。这种长期影响的效果,取决于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正向的影响能够改善自身身体和心理健康,而负向的影响却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但是对习惯正向还是负向性的判断也是具有主观性的,在我们眼里正向的影响在他人眼里可能是负向的,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大多数习惯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的,影响产生效果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即可见的,从而对习惯的评价也因人而异,个人对未来的期望不同,对习惯产生影响效果的评价也不同,从而对习惯正向性和负向性的判断也不同。
但是对一般影响的评价有着一些社会共同的意识判断,也就是社会人文主义的共识性,所以对某些习惯的评价可以采用社会共同的判断标准,从而避免涉及个体价值观的讨论。本文所指的习惯正向性和负向性的评价,特指社会共识的对习惯影响效果的评价。
因为习惯能够长期的产生正向和负向的影响,所以习惯对于自身健康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特意改变行为模式,来养成或戒除习惯。这种养成或戒除习惯的原理来自习惯行为模式的固定性和潜意识性,因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所以通过刻意重复固定行为模式,或避免重复特定行为模式,能够改变潜意识中大脑对这种行为模式的记忆,从而改变自身的习惯范围。
养成或戒除习惯的时间跨度也因人而异,行为模式被记忆或被改变的时间跨度取决于个人主观的情况,部分人在较短的时间跨度内能够对不断重复的行为进行模式记忆,从而形成习惯,而部分人对这种行为模式的记忆却需要较长的时间,这通常取决于个人意识的控制力,也取决于行为模式被记忆或被消除的方式。很多强调习惯养成或习惯戒除的方法都和行为模式被记忆或被消除的方式有关,通过列举一般性的记忆行为模式的方法,加上一定的时间跨度,来达到养成或戒除习惯的目的,但是方法的效果还应将个人意识的控制力考虑在内,以调整行为模式记忆的方法和刻意进行行为模式记忆的时间跨度。
养成或戒除习惯的重点在于刻意性和重复性,通过刻意进行行为模式的重复或避免重复,来影响潜意识中的固定行为模式。这一过程对养成习惯较为简单,因为刻意进行行为重复是可控的,是显意识作用的表现,但对于戒除习惯,却显得较为困难,因为习惯的产生是不由自主的,不可控的,也就难以消除潜意识中固定的行为模式。所以对戒除习惯的方式强调的是避免行为的重复,而不是避免行为需要的重复,因为行为需要的产生不可控,所以戒除习惯在于控制可控的部分,也就是避免行为的进行,而不是产生,通过避免行为的进行,我们能够形成行为需要和行为的脱离,从而让大脑意识到行为需要的不必要性,以改变潜意识里行为模式的固定性。
习惯的养成或戒除是长期的,困难的,但因为习惯本身的长期性和不由自主性,习惯的养成或戒除又是有意义的。理解习惯的特征,从而了解习惯养成或戒除的原理,对习惯养成或戒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习惯是人本身的一种行为模式,对自身行为模式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行为,审视自身行为,从而改变自己,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这种行为模式的认知,对一些基本事情的理解有种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成为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重要原因。
习惯作为行为模式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是我们的书写。我们书写样式的养成是个极为长期的过程,从幼小时学习写字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重复这种行为,所以书写的样式对个人而言也相对固定,也正是人与人之间书写样式差别的重要原因。书写的习惯是潜意识性表现较为明显的一部分,我们书写出来的字体,往往不受显意识的支配,而不由自主的形成,所以书写最能体现习惯的特征。
但是书写的字体样式,却是对我们影响较大的一种行为模式,字体的美丑对我们在生活中的诸多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谓“字如其人”,指的就是字体书写的重要性。根据字体书写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我们第一印象的一部分。但是对字体书写这一行为模式的考察,却是我们较为容易忽视的事情,这可能源于字体书写这一习惯的改变绝非易事,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此类行为模式的非察觉性。
对书写行为模式的考察,以改变自己的书写方式,让自身的书写变得更为整洁美观,是让自己更有吸引力,体现自身素质的重要事项。这一事项的关键在于考察和转变,因为注意到,所以长期注意到,所以改变。
改变自身书写的过程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习惯养成和戒除的特征,刻意练习是习惯养成,在平时刻意书写而不是随着原有习惯书写是习惯戒除,这一过程如此之艰难以至于我们可以很好的从这一过程中发现习惯的重要特征。
自身书写是自身行为模式的一小部分,诸如此类体现自身素质,影响自身健康状况的行为模式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对自身行为模式有某种程度上的刻意考察,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