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又要聊AOP, 在Spring(二)-AOP中我感觉我写得并不够好,理解也有偏颇。所以有了这片文章。这篇文章不涉及具体的代码,代码可以参考Spring(二)-AOP。
AOP的由来
要理解一项技术,往往得学习其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诞生了这项技术。
软件开发领域经历,软件的设计思维从一开是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面向过程的软件设计方式十分不利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因为其是面向过程的对于模块的划分有着天生的缺陷,不利于构建模块化的程序。而面向对象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都是面向对象的,比如做一件事情,我需要使用哪些对象去做,而并不会关心这些对象如何去制作的,这样我们要做完一件事情的成本着实太高。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正式利用了人类的惯性思维, 将其引入软件开发中,并定义了封装、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的技术,从而让我们能够在编程中使用这种思维。但是随着软件开发的复杂,存在以下问题。假设我们在设计一个贷款业务的软件,我们可以按照业务模块对程序进行模块划分,比如我们将其划分为,贷款申请模块
、贷款管理模块
、入出金管理模块
、顾客信息模块
。这些都属于业务模块,根据面向对象的思维,我们可以很容易完成开发。但是对于业务系统而言,开发中为了调试,可能需要加入日志记录功能,业务方法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权限限制,我们需要安全检查功能,这些都是属于系统需求的范围。如果要将这些功能直接加入到我们开发好的业务系统,我们需要修改几乎所有的类文件来添加,如果你的业务系统十分庞大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于是人们就在思考,能不能将这些和业务无关功能独立出来称为一个模块,为此很多人做了努力,因此诞生了AOP技术(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它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可以精准的切入到业务模块的任何位置,而对于程序我们只需要遵循AOP的规范编写系统逻辑,按照OOP思想编写业务逻辑,最后AOP技术能够帮我们自动将系统逻辑精准的切入到业务逻辑代码的任何位置。
AOP 术语入门
先谈实现AOP技术的原理, 我们先来看看在实现AOP之前,人们如何用专业语言定义AOP要实现的蓝图。
AOL
能够定义AOP的计算机语言,我们称为AOL。AOL即可以是系统的实现语言,也可以是另外一门语言。在Spring中的AOL使用的就是系统的实现语言,即Java。
AO组件
我们将AOL语言定义的组件称为AO组件,由于Spring中AOL是Java,所以其AO组件就是Java中的类。现在的AOP实现都需要寄生于OOP中,所以也称AOL语言为系统实现语言的寄生语言。
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
AOP中谈到横切关注点 指的就是我们的系统需求,而不是业务需求。
织入(Weave)
将AO组件集成到OOP组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组入。织入过程是处于AOP和OOP的开发过程之外的,而且对于整个系统的实现是透明的,所以作为开发者我们只需要关注业务需求实现和系统需求的实现即可。
Java平台上的AOP实现机制
动态代理机制
JDK1.3后, 引入了动态代理机制。使得Java程序可以在运行时,为相应的接口动态的生成对应的代理对象。所以我们可以将横切关注点
逻辑封装到动态代理
的InvocationHandle中。然后在系统运行期间,根据横切关注点
需要织入的位置和,将横切逻辑织入到相应的代理类中。所以以动态代理类为载体的横切逻辑,现在当然可以与系统其他实现模块一起工作。
Spring AOP默认就是采用这种实现方式
缺点
- 需要织的横切关注点逻辑的模块类都得实现相应接口。因而动态代理机制只对接口有效
动态字节码增强机制
java虚拟机加载class文件都是符合一定规范的。所以只要提交给Java虚拟机运行的class文件符合java class规范即可。我们也可以使用ASM或者CGLIB等Java工具,动态的构造符合java class的字节码文件,即class文件。
实现方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横切关注带的逻辑继承到业务关注带的逻辑之中,而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实际使用就是我们这些动态生成的子类,从而达到将横切逻辑组入到系统的目的。
使用动态字节码技术我们就不需要模块类实现相应的接口,我们依然可以对其进行扩展,而不用像动态代理那样受限于接口。Spring AOP在无法使用动态代理机制的时候,会使用CGLIB库的动态字节码技术来实现AOP的功能扩展。
缺点
无法扩展final方法后者final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