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刻意练习》案例启示
书中案例一:
90年代,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持续七个月的时间里,美军飞行员在空战中击落了33架敌方战机,只在战斗中损失一架战机。这也许是空战史上最具压倒性的胜利。
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执行了“王牌训练计划”,就是挑选了最优秀的飞行员担任教官,这些人会假扮成敌方的飞行员与学生飞行员展开真实的空战演练,通过把飞行员逼出舒适区,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战斗力。
这种真实情境下的训练提示的一种思路就是,如果敌军来袭,敌军会采用什么样的战斗方法?可能还会伴随什么样的方法?我将如何应对?
此时,我们不妨换另外一种思路,在教学工作中,如果一个学生学习语文有困难,那么应该是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受到牵连的还有哪些方面?我们老师将如何应对?
五年级的小廖同学,语文学业质量检测水平总是在及格线左右徘徊,这时为什么呢?通过观察发现他丢分的往往都是习作部分,其次是阅读题。
发现了他的问题之后,我从阅读题训练开始着手,在贴近他的舒适区之内,我首先教他阅读短文,从短文中提取信息,进而再逐步提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材中规定的背诵内容,如果学生背诵得又快又流利,往往他们的习作水平不会太差。根据这个发现,我首先训练小廖同学的是教材背诵内容一一正确、流利地过关,先积累语感,然后再着手在日常的习作中关注他对于习作片段的练习。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与其向他说明学习方法、介绍知识,还不如创造条件,让他自己通过练习来提升技能。
书中案例二:
一位39岁的男警官来看医生,说他耳朵痛得厉害,感觉耳朵里有一把刀子在割似的。并说他的右眼瞳孔比左眼瞳孔小一些。这时,一般的医生会结合耳朵或者瞳孔进行诊断,而优秀的专科医生最后的确定是颈总动脉壁撕裂,并能根据结果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最后治愈。
和一般医生不同的是,专业诊断医生创建了复杂的心理表征,使得他们能够马上考虑大量不同的事实。即使那些事实,第一眼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密切关联。成功诊断的关键并不只是拥有必要的医学知识,而是能够将这种知识组织起来,以便提出可能的诊断结果,并聚焦于最有可能的诊断结果。
所谓心理表征,我的理解是,如果你没有见过一只真正意义的狗,仅仅只是很孤立的知道狗头、狗尾巴、狗身子,那么你无法创建出关于狗的心理表征,当你熟悉一只狗的时候,看到“狗”这个字眼,你头脑就能马上浮现出一只狗的模样,这就是心理表征。
比如,当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看到学生写出来的答案时,他的头脑应该会浮现出学生得出这个答案的路径,然后再有针对地进行指导。当新手老师上课时,往往关注的是顺利地走完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流程,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头脑中预设多种教学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实施教学。
特别是在跨学科学习中,如果老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创建良好的心理表征,就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如,当教学关于“秋天”这一主题的单元时,除了关注教材内容,我们还可以融合音乐——关于秋天的歌曲;美术——秋天的景色;甚至是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关于“秋”的知识等。学生通过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创建了更对对于“秋天”的丰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