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抑或是与其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及传统如此一脉相承。 ——亨利·基辛格
作为一个在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中国人,我从未设想过这样一个情景:在阅读一个美国人的著作时,被其独特的视角所颠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至于让我觉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谈论中国,他以中国人最引以自豪的历史为时间轴展开叙述,其中不乏恰到好处的引经据典和孔武有力的比喻,他对中西古代思想文化对比论证的力道之巧妙,让我这个中国青年拍手称快,并且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在他的笔下呈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国,如今之中国为何称之为中国,如今中国何所为,为何之所为,看完仿佛在心中有了答案。
没有起点的中国
炎黄子孙,是华夏民族的自称,炎黄之后,不论是尧、舜、禹还是夏、商、周的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仿佛中国的开端恰恰起源于此,然而早在此之前,中国就早已存在,黄帝不是创建了中国,而是重建了中国,只不过当时的中华文明陷入了混乱,天下大乱,各路群雄四起,生灵涂炭,直到出现了这位轩辕氏出来平定天下,被百姓拥戴为帝。自此之后中国陷入了一个历史循环,中央政权在每个不同历史时期都会经历垮台-重建的循环,不出其右的是,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志在统一的人物站出来,沿袭黄帝的做法,平定战乱,再次统一中国。中国的历史恰巧印证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古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仿佛冥冥之中,若有定数,在中国的历史意识里,中国只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需创建的既有国家”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的历史循环,中国古代的政治王朝的更替大多通过战争来实现,本质上就是马尔萨斯陷阱的标准演绎。从人口角度上来说,这种说法有其根据,但是从文化上横向对比来看,距今3600多年的商朝的甲骨文的书写体系,到今天仍有十多亿人直接沿用,以至于今天的中国人还能够看懂孔子时代的碑文,而与商朝同时期的古巴比伦正处于鼎盛时期,但是其楔形文字却随着王朝的落没而消失殆尽。中国的王朝在周而复始,而文化却没有因王朝更替而消失没落,相反,中国的王朝只不过是华夏文明的流动接班人,中国已然不能简单看作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它亦无起点,亦无终点。
骄傲的巨人与围棋王者
古代中国之强盛,让近代饱受耻辱的中华民族心有不甘,甚至在改革开放颇有成绩后,中国领导人大胆展望复兴之路,“一带一路”的构想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千年前的繁盛的自豪。
有人说,如果中国人愿意,早在明朝,就可以征服世界,但是即使郑和七下西洋,明王朝也丝毫没有展现出任何侵略的野心,中国骄傲地认为,御宇之内,莫非王土,中国乃世界中心,中国人高调的宣示自己的存在,在它眼里,其他国家皆是中国文化的变种,与中国往来则封为藩属,并把这种往来称之为“朝贡”,不往来者,皆为蛮夷。天朝的这种自大,到后来反倒害了自己,招致四方扰攘,最终直接导致了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的灭亡。国乱虽凶,清王朝仍然在最后的时刻展现了极其高超的政治智慧,让清王朝的倒下的速度放缓了不少,面对当时中西方之间实力悬殊的差距,中国运用了古老的独具一格的智慧——围棋思维。
基辛格认为,中西方的战略思想和外交政策的截然不同,反映在两种文明流行的棋类上:西方国际象棋的目标是全胜,目的是把对手比如绝境,令其走投无路,推崇决战决胜,而中国围棋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积累相对优势,往往赛到最后,棋盘上仿佛势均力敌,不能直接看出胜负。国际象棋高手寻求通过一系列的正面交锋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围棋高手在棋盘上占“空”,逐渐消磨对手棋子的战略潜力。因此在初次遭受英国人袭击时,中国人运用了传统的围棋思维——消磨对方意志,以夷制夷,引入其他欧洲国家,令其彼此斗争,而后加以利用,或贿赂蛮夷,用其“五饵”之策。
再高超的政治手腕也无法阻止军事科技强大的西方世界的入侵,但正如中国的命运所暗示,一个全新的中国正在酝酿之中,只不过这次古老的文化结合的是一副新的躯体,蓄势待发,准备给世界上演一场属于这头觉醒的东方雄狮的独家大戏。
运筹帷幄,决胜千年之外
1962年,在气候恶劣、人迹罕至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带,中印两国军队在双方有争议的边界线两边互相对峙。争议起源于中印双方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印度方面坚称英国统治下划定的边界有效,而中国坚持以当年中华帝国的疆界为准。双方谈判迟迟不见成效,最终以搁浅告终。
在这时,新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决定打破僵局,他追溯历史,从中国古典传统政治韬略中汲取经验:13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出兵支援印度王国打击非法作乱的敌手。中国出手干预后,中印两国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繁荣的宗教交流和经济交流。这件历史典故给人的启迪是,中印并非注定是宿敌,两国仍可以长期和平共处,但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不得不使用武力“敲打”印度,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来,但是这一次,毛泽东特别叮嘱中国军队要做到有礼有节——向印军发起突然袭击,给予印度以致命打击,然后立即撤回到战前的实际控制线,并且退还了缴获的印军武器装备。
在亨利·基辛格看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不能让西方世界所理解的,他难以想象,除了中国还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领导人会借用千年之前战役的战略方针作出一项牵动全国的决定。基辛格发现,中国人从千年前的战略中取经的做法,只不过是常规操作罢了——毛泽东深谙中国古典军事法则《孙子兵法》,这部问世两千余年的著作在今天依然是一部军事思想经典,孙子甚至在西方被奉为近代商业管理大师,跻身世界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之列。毛泽东在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对《孙子兵法》出神入化的运用,让后来美国在亚洲战略中屡屡失利。美国这个横行世界的新兴大国永远也没想到,会在东亚被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战略上被完全压制,在东亚的数次碰壁之后,美国或许已经料到,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国度势必卷土重来,其目标只有一个——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