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的人
墨子的弟子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现实生活中,多言的人说的往往都是废话。而且常言道,祸从口出。话多的人难免说错,贻害无穷。
曾国藩最痛恨的就是多言,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
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如果想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谦逊一些为好。
多欲的人
清代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道: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生,多欲者累,寡欲者安,无欲者刚。
佛陀也告诉我们: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多欲为苦’的‘多欲’,指所求的欲望愈多也就愈痛苦;就是说,世间人的希求、欲望是贪得无厌的。众生所追求的欲望境界虽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不出五种——财、色、名、食、睡——五欲。
多欲的人心里最苦,烦恼也最多。因为在求取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不一定能称心如意,一旦遭到阻碍,而求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的苦恼。所以说‘多欲为苦’。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获得自在,过得幸福,最重要的是要会做减法,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正如老子所言“为道日损”“少私寡欲”。
多畏的人
生活中,我们会怕这怕那,怕很多,可往往越怕什么越发生什么。
恐惧是潜在我们心里的一块裹脚布,让我们裹足不前,画地为牢。在日常的生活里,那些心理不够强大的人,只能被裹挟着前进。只有不畏首畏尾,有过硬心理素质的人才不被劫持,脱颖而出。
你畏首畏尾,会让你败得彻头彻尾。多畏的人,总是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不敢作为。其实怕来怕去,真的有用吗?该来的始终会来。
面对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平常心,从容,淡定,雅致,沉稳的做人,做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多事的人
多事的人,斤斤计较,常常被人们成为事儿包。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能与他人争破头皮,从来不肯吃一点小亏。而他们似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获利不少,比如,公司给员工发放一批福利品,最后剩下一件,某个精明的职员就会跳出来,以某种借口将其据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这种表面上看似精明的人,看起来似乎十分实用,实际上却犯了为人处世中的一大禁忌。
有些人在与他人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总在算计着别人,以为别人都不如他们聪明,而可以从中揩点油,讨点便宜,好像这样做就会比别人过得好些。这种人功利心太重,把功利当作人际关系的首要,他们日子过得很累、很紧张,过得很缺乏乐趣。
其实,仔细想想,多事的人,斤斤计较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招致众人的反感。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为陈芝麻烂谷子耿耿于怀,只怕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不下,会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
做人要学会给他人留下余地,任何事都不能做得太绝了。凡事不生气,不斤斤计较,就可以使人修炼性情,磨砺意志,可以让人自成一种从容淡定的超然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