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他,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觉得自窒息。过度溺爱会令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恨父母。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溺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自己的成败体验。大人或许因为孩子的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她要做的大多尝试都很重要。完成这些任务要调动很多东西,头脑,身体和心智等。没完成一个谈认为的重大尝试,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致畸形,久而久之就帮助孩子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若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是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探索过程,破坏了孩子形成自我的效能感的过程。最终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一一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