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今日的小作文来得有些晚,但是依旧要不间断的完成。毕竟几天学习下来,最大的内心感触就是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杭州之行,让我见识到很多我眼中的“牛人”张祖庆老师、赖老师、丁丁老师、文质老师、文华主编、杨华主编、褚主编、小姚老师等等。
“牛人”的共通性,在没有认识他们的时候,我会觉得一定是他们天资过人,认识他们过后,才知道,哪有什么天才?都是天天花费时间积累得来的才干而已。
所以“牛人”只是比普通人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心思,去思考、去专研、去实践罢了。
一篇出版文稿的得来,肯定一磨再磨,才可能投出去。高质量的投递胜过多数量的投递。一本书籍的出版,肯定一想再查三讨论,才写得出来。就像褚主编说他,疫情期间,五十天里他写了一本十万字的书,并不是五十天里完成的,而是他十年前就在思考想完成的事罢了。
赖老师针对投稿问题也是做了大量研究,研究题目、研究出版社、研究字体等等。所以,才能迎来现在的出版社邀约时光。
丁丁老师更不用说了,一位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女老师,谁能想到她已经是特级教师了呢?小小身体,大大能量。自己进步的同时,可以带领身边的人共同进步。这种人不就是光的存在吗?
身为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年轻教师,我的一切都和他们相距十万八千里。教育就是一场取经路,尽管途径妖魔鬼怪无数,可我会和唐僧师徒一样,勇往直前。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活出自我模样!
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