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有多动症一样坐不住,不爱学习总爱玩,怎么办?”
“五岁的孩子什么都不学,整天玩怎么办?”
这些问题写满了家长的焦虑和困扰,孩子爱玩不爱学习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
有的家长企图用各种辅导班占用孩子所有玩的时间,强迫孩子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有的家长即希望孩子能在玩耍中度过一个快乐童年,又担心孩子什么都不学,将来什么都不会,于是常常在“鸡娃”和“散养”之间徘徊纠结。
是不是玩和学习之间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孩子爱玩这件事。
1. 让孩子玩,我们在怕什么?
在我家老大三岁以前,我都一直提倡散养,觉得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最重要。
可是自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我慢慢变得焦虑。尤其是看到同龄的孩子学游泳、学钢琴、学画画,忙的不亦乐乎,我也慢慢的加入了“虎妈”的行列,把孩子推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里。
可是我们家孩子上课从来不在状态,喜欢上画画课的时候玩画笔,上足球课的时候玩草地,上游泳课的时候玩水。每次看到他玩的忘乎所以的样子,真是让我又急又气。儿子看着我生气的样子,不解的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我高兴?”
这句话让我非常震惊,其实,孩子的目光清澈,看到的世界更透彻,也更能直击问题的要害。
是的,我们害怕孩子玩是怕他们开心,怕这种开心会让他们“玩物丧志“,不思进取。
因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一举成名天下知”,就必须熬过“十年寒窗无人问。” 学习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要想学有所成是要经历一番磨难的。孩子玩的如此开心,和我们苦学的经验背道而驰。
可是时代会变,我们信奉的苦学的方法,真的能让孩子适应将来的社会吗?只要比较一下我们的父母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否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就知道了。
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母刚就业的时候,肯吃苦读书、能拿到大学的毕业证,就可以分配就业,找到一个铁饭碗。那时候物价、房价都不高,基本上有了工作就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上自己的小日子了。所以,父母告诉我们只要安分的学习书本知识就一定能换来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可是到我们就业的时候,大学文凭已经不能保证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节奏加快,对职场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越来越重视合作和团队精神,要求员工不只是业务能力强,还需要情商高、沟通能力强;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要求我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只重视书本知识已经不足以让我们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
近几年,经济和科技都在以更快的速度发生着变革,社会的分工模式和工作种类都在发生着更加巨大的变化。如今,机器人可以在银行接待顾客,自动驾驶车走进人们的生活,民用载人火箭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人类去太空旅游的可能性。这些以前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情景,如今都一一实现了。
谁也无法预测,我们现在看重的这些技能和兴趣,在20年后是不是真的可以为孩子的竞争助力。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花了很大的力气让我们学习珠算,妈妈也天天耳提面命让我好好练习。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背着重重的的算盘,走在路上都在背珠算的口诀。可现在计算机如此发达,学会珠算除了能暴露年龄之外,我真的想不出来它还能干什么。
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让孩子吃尽苦头换来的这些技能,或许早已不再受到时代的青睐,但孩子因此失去的快乐的童年却再也回不来了。
2. 自由玩耍才是驱动孩子学习的灵丹妙药
玩耍和学习其实并不对立,而且对于孩子来说,玩耍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在孩子还无法从书本获取知识的时候,是通过玩耍获得技能、认识世界的。
例如,刚出生的孩子通过玩自己的小手小脚,学会了协调的使用自己的身体。1岁到2岁的孩子,通过用牙咬、用手捏、用脚踩的方式玩所有能看到的、摸到的东西,学会了把自己的感觉和冷、热、软、硬这些抽象的概念建立起联系。
玩耍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很好的缓解压力。这些才是能够帮助孩子迅速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必备的素质。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教授曾经用42年的时间收集了6000多人的童年经历,发现没有在童年时尽情玩耍的孩子,在成年后容易不快乐并且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精神障碍。布朗教授随后采访了26名谋杀犯,发现他们都来自暴力家庭或者童年时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尽情的玩耍。
我们不但需要让孩子享受玩耍的时间,还需要给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
有规则的游戏,比如说足球,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和合作能力,但是这些规则完善的游戏没有给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
可是自由玩耍的世界是没有规则的,孩子可以自由发挥并且自己设定规则。比如女孩子喜欢的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子喜欢的互相追打的游戏。
我们家的两个孩子最近迷上了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照顾他们的毛绒玩具的游戏。在他们的游戏世界里,每个毛绒玩具都有名字,有自己的习惯。比如经常尿裤子的小熊,喜欢欺负别人的猴子,总是很开心的小章鱼。他们每天都能编出很多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玩的不亦乐乎。
这些游戏在大人的眼里似乎毫无意义,可正是这样的自由玩耍,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指出,自由玩耍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更重要的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而兴趣才是让孩子学习的最大驱动力。网上曾经有篇文章统计了历史上34位各领域的知名学者,发现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工作都是由兴趣驱动的。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社会会青睐什么样的技能,可是兴趣产生的强大动力会驱使孩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
3.给孩子创造自由玩耍的环境
自由玩耍并不是让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相反,自由玩耍对父母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自由玩耍的空间。孩子在自由玩耍时候可能遇到的危险要比送孩子去兴趣班大得多,所以需要父母在不限制孩子的自由和保护孩子的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安全的自由玩耍的空间可以是家里、游乐场或者野外,父母需要提前勘查可能威胁到孩子安全的隐患,提前做好保护和预防措施。比如收起尖锐的物品,在桌子的尖角处包上防撞泡沫,查看游乐场有没有视线死角,保证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视线内玩耍,远离没有保护措施的水池或者湖泊等。
2018年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让人揪心,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去婴幼儿馆游泳,期间一岁的女婴不小心翻入水中,大一些的孩子三次揪妈妈的衣服试图提醒妈妈,可是这个妈妈只顾玩手机,最终导致女婴不幸溺毙。类似的悲剧一遍遍的提醒着父母,任何时候都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除了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我们还需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
很多父母为了省心,会给孩子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我非常反对给年龄很小的孩子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因为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而电子产品里面五花八门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上瘾。但是它们操作便捷,内容过于丰富,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能力。
合适的玩具不但要适合孩子的年龄,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一些特殊的玩具,帮助孩子更深入的探究自己的兴趣。这就需要父母细心的观察。
我们家老大6岁,非常喜欢宇宙和天文知识,我们就给他准备很多天文方面的书,火箭的拼装玩具,带他一起看天文方面的纪录片。他现在是他们班的宇宙专家,一讲起天文的知识立刻两眼放光、口若悬河。他喜欢研究电线电路,我们就给他买了几套不同难度的电路组装玩具,他自己对着说明书反复的研究,不但学会了串联、并联,还学会了画电路图。在我惊叹他的自学能力的时候,也感概玩耍的强大魔力。
我们家老二3岁,有了哥哥的经验,我们也基本采取了半放养的状态。现在哥哥带着弟弟看书,玩过家家,下棋,画画,不但增进了兄弟俩的感情,也让霸道惯了的哥哥慢慢学会了照顾弟弟的感受,和弟弟合作。弟弟也在哥哥的陪伴下,学会了画画,学会了看书,沟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里说:“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的无法复原。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更加令人无法接受。”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可惜孩提时的记忆早已模糊,让我们忘却了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可怕的是,我们常常忘了这件事,还妄图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扭曲孩子的世界。
我们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担忧孩子不爱学习,却未曾想过是我们扼杀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最好的方法。
请还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利吧,或许我们已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了,但是至少做到尊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