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时间观是一种平衡的时间观念,混合多种时间视角:积极运用过去的经验,探寻过去使你有根可循;适度地思考未来,这让你对目标充满向往;适度进行现实的享乐,补充生活的能量,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要尽量少一些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时间不等人,大家都懂,但很少有人能教我们该怎么合理利用时间。简单来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有所取舍,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怎样评估一件事值不值得花时间呢。可以运用一种叫作“收益半衰期”的理论。
我们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就是短半衰期事件,这些事情简单轻松,但过程不管是无聊还是开心,都没什么太大意义;对于长半衰期的事情,我们知道它们很重要,但就是做不下去,或是没条件做。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因为长半衰期的事情可能一时无法带来快乐,却能累积收益和影响,这是短半衰期事件无法做到的。
下面是一些长半衰期事件,供你参考: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味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当我们无比专心,沉浸在我们手上的事情时,就会进入“心流”的状态。心流(flow)是指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人们把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时,往往不愿被打扰,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这期间会伴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就是时间的“深”。我们需要让时间慢下来,体会时间的深度,就要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时间管理是在技术层面上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教会我们更精细地分割生命时间,这的确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过度依赖时间管理,演变成无论工作生活都一味求快的时间观,却是有害的。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来做决定,就是说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选项开始考察,找到一个能满足自己标准的就结束考察,而不是比较完所有选项才进行选择。因此,选择的质量就与人的标准有很大关系。成熟的人会遵从自己内心的标准,很多人却轻易地为环境所左右。尤其是身处并不太优秀的环境氛围中时,多数人会选择与他人为伍,甚至降低自己的标准来适应环境,这种做法,是亲手放弃了获得理想人生的机会。
(以上说的选择最满意而不是最优,在交友中也有体验,害怕和和牛人大神的比较,而选择和自己比起来稍微逊色的人相处,会有一种变态的优越感,却失去了想优秀的人看齐学习的机会,缺少了对自己成长来说更好的影响环境。克服这种社交恐惧,首先要明确其他人并不都是自己的对手,自己也并不是要征服所有人,成为所有领域的第一。不是把别人当做竞争或超越的对手而是当做合作伙伴,不卑不亢的态度是打开良性社交的基础。)
人生的四种格局是:看不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这类人群自身并无目标,思考模式随大流;眼界主要来自流行文化和身边人的讨论;无稳定信念,容易被诱导和说服,经常觉得被“毁三观”。
(还有一类人陷入盲从,却是因为主动追求博杂的见识,对所有人的思想观念都愿意了解,力求自己没有认知边界的局限,广泛涉猎,觉得多了解在以后都会有潜在的作用。但其实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收获的认知比起来简直是惨不忍睹。正如我的一个朋友说的,有些人就是零后面的小数点,有多少都没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些无效社交上。)
一度格局:逐利者(见自己)
这类人群是利己主义者,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掌握逐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笃信丛林法则,认为人人都是逐利者。
二度格局:理念人(见天地)
指为理念而生的人,追求真理;知识领域广,创造性强;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追寻真理之美。
(我追求的更多的是名望,不管是想要成为巨富还是之前想要在科学上有所建树还是想要成为国之栋梁,都是想要成为被载入史册的人。在我的观念里,人生来死去皆赤条条,带不来也带不走什么东西。所以想要为世界留下实物的或者精神上的财产,总要留下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价值的东西。生前享誉,死后留名。)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见众生)
以人类福祉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兼具理念人的特性,对他人的苦难有很强的同理心;认为个人应该努力让世界更美好。
如果你现在并不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向什么样的格局看齐,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段时间里,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然后反复体味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感受,思考这件事为何会对你如此重要,找出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追求的东西,才能最大的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精进第一步具体操作
首先,为了搞清楚自己真实的时间观,祛除虚荣矫饰或者自我贬抑的因素,我们可以试着记录一天的生活,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事无巨细地把每个时间段的用途和时长用纸笔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专注吃早餐、高效工作、低效工作、刷手机和社交网站等。记录完成后,与你原本以为自己持有的时间观念对照,看看两者是否相符。
(之前听时间管理的音频有谈及,其实我们大量的时间,约80%都花在了琐事上,如果我们能真正像那些大师一样,长期专注刻意练习,也可以成为大师。是的啊,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你的收获就在那儿。每天每个人的时间一样多,但每个人的时间价值却千差万别,造就出的每个人的个人价值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