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沛沛 洛阳 焦点讲师班三期 坚持原创分享第158天
在0到6岁期间,孩子的语言很简单,思维也很简单,对自己的判断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外部环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家庭环境氛围条件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我们感受好,就觉得自己是ok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一切都没有问题的,安全有归属感。但是,如果0到6岁,妈妈没有给足够的爱,孩子感觉不好,就认为自己不ok。孩子为了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为了生存,为了活下来,就会出现妥协让步的态度,让爸爸妈妈爱自己,照顾自己,而到达你好我不好的象限。(讨好型)我们都知道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么人类就是这样接受外界事物的信念和认知,在三岁时,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判断,没有认知,只要我们能活下去,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就会完全依附,我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能独立活下来。对于外界我们没有能力去应对,所以所有的东西,无论好与坏,我们照单全收,所以这就形成了内在的自我和他人的判断,这种地图会一直跟随我们,除非我们有机会去觉察它。
到七岁时,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认为自己不够好,因为孩子力量很弱小,也会认为外界不够好,所以这个阶段会发展出我不ok,你也不ok的心理地图。七八岁的孩子会讨狗嫌,是因为觉得世界不好,我也不好,会有很多调皮捣蛋的行为,跟你不合作。孩子生命力强了,独立意识变强了,会问:“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如果得到家长的支持,就会到达合作的象限,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引领,就会出现停滞,到达你不好,我不好的象限。
发展到12岁,孩子基本的信念、价值观已经形成,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世界,有什么样的眼镜就已经戴上,从此以后符合孩子内在价值观的信念他们就接受,不符合就排斥。由于力量不断增强,发展出我好的心理地位,不按照你说的做,我也可以活下来,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很多孩子的问题都在这个阶段爆发,这时出现我ok你不ok的心理地位,所以有很多叛逆、抗拒,有隔离。案例(指责型)有一个家庭,家长来求助说,我现在没有办法管这个孩子了,以前孩子不听话,我打他骂他还行,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就不行了。有一次,孩子把自己家的椅子踹碎了,把自己家的门踢碎了。我问孩子,——听说你把你家的门踹碎了?——是啊,那你怎么会感觉好呢?——你不知道,以前我是老鼠,现在调过来了,他们是老鼠,他们看见我害怕。爸爸妈妈觉得特别没有力量,妈妈跟孩子商量说,孩子,你希望妈妈用什么方式对待你?妈妈愿意改。妈妈的角色发生变化,妈妈变成孩子,把孩子推到了家长的角色。所以孩子还是会有很多愤怒,——你现在这个样子就很讨厌。妈妈就说,我改我改,乖乖地去做饭去了。父亲对我说,我要学着和孩子做朋友。我说,你的孩子不缺少朋友,他需要一个好父亲,还需要个帮助他、支持他的父亲。
25岁以后,整个意识开始完善,会进入自我觉察、调整与改变,那个时候会发展出我ok,你也ok,才会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去影响更多的人,实现共同的梦想。由于在我们的经历里面,我们的父母、同学、老师用什么方式对待我们就会在我们内心里面画出一个根深蒂固的地图。心理地图发展的过程是每个心智健全的人都会走的一个过程。
2017.10.27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