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热醒了,洗完澡之后睡不着。突然想起昨晚跟小伙伴讨论的事情,决定写下来理理思路。
昨晚小伙伴跟我讨论的兴高采烈,我们讨论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也对我最近跟读《思考,快与慢》跟他进行了探讨。在此过程中,他讲了一个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小事,没有特别的含义,但是我想从我的思考角度说明一下,我们最后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论,写下来以后继续探讨。
小插曲:1、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我表达完我的观点之后,他表达他的观点,虽然他的回复貌似是赞同我的观点的,但是我没有那种“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的那种感觉。2、我有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表达我的想法。
这件小事是这样的:当我们在谈论人和人是有层级的时候,他想到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人,就说是了不起先生吧。了不起先生开了个养猪场,有几百头猪,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了,有次到我朋友的店里去咨询药的问题,(我朋友是卖兽药的)字里行间句句显示出自己很牛,养的猪多,谈话中说了一句,我的厂子有800头肥猪(肥猪就是用来宰杀卖的猪),我朋友淡定的回了一句,我们的试验基地有500头母猪。因为我是外行人士,所以请教了一下朋友,肥猪和母猪的头数有什么可比性吗?原来,母猪是用来产仔的,举例子来说,一头母猪产10个仔的话,500头母猪的厂子至少就会有5000头肥猪,所以朋友的500头母猪规模比800头肥猪要大的多。
这件事情,表面上来看是很简单的数学题目,小学生都会运算。但是通过我最近参加共读活动培养起来的思考逻辑,我意识到一个现象:将了不起先生的观点---有800头肥猪当作观点B的话,我朋友的回复500头母猪为观点A,A和B是没法比较的,因为对象不同,一个是肥猪,一个是母猪。但是我朋友的观点A延伸出来的观点B'--500头母猪的厂子里至少会有5000头肥猪,这样B和B'因为对象相同就可以比较了,明显B'要大的多。生活中也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人说一件事情是B,另外一人回复的却是A,但是这俩人的交流并没有出现障碍,因为A有个延伸观点是B',或者B有个延伸观点是A',这样俩人的沟通对象隐含是一样的。
《思考,快与慢》的共读在研讨系统1和系统2的运行关系,我试着套用一下,看我对系统1,2的理解有没有偏差。
系统1和系统2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去刻意练习,从身边的小事上套用,分析系统1,2是如何运作的,才能更理解《思考,快与慢》作者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