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那时候的大学生,每天的伙食费只有几毛钱。每天伙食费八毛钱至一元钱的,算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了。当然,那也是相比较而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追求。那个时候,旅游也不怎么时髦,省城“三山”,动物园,附近几所大学走遍之后,也就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于是逛街,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尤其常去的如东街口书店,潘秋书店等。
师大的书店就很有名,文学类书籍尤其齐全,而且经常会到新书。几乎每周都去书店几次,文学类的书籍多得不计其数,使人眼花缭乱。不买书的人便罢,喜欢买书的人,往往觉得这本也好,那本也好,这也要买,那也要买。把生活费以外的零用钱都用于买书,买书成了最大的爱好和乐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买书买到上瘾的地步。
有一套《十三经注疏》,比砖头还要厚许多,上下两册34元。看到这套书,一看就眼谗。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往返师大书店,去了又空手回了,想想又去了,走了好几个回合。每次去了,都叫销售人员把这套书拿起来,我把玩把玩,翻一翻看目录,爱不释手。销售人员知道我喜欢这套书,便说:“书店就进了这一套,只有这一套,欲购从速。”喜欢书籍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进了一套书来卖呢?还不是因为价格不菲的缘故。
同宿舍的黄同学,也喜欢买书。相同的爱好,逛书店时,经常走在一起。同宿舍的黄同学,知道我喜欢上这套书,便提议说:“作为藏书,这一套书永远不会过时。”我心想,34元,相当于四十多天的伙食费,对于依靠家庭供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花销,于是,纠结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
想起这套书,不买也可惜。对于浩如烟海的无数书籍来说,十三经的地位尤其突出,阅读、研究、收藏价值极高。“永远不会过时”,黄同学的一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但是,黄同学又说,《四书》、《五经》,你都买了,这套书不买也不要紧。如同添置新衣服一样,旧的衣服还可以再穿一段时间,也可以缓一缓,等到有钱再买新的衣服也不迟。可是,整个书店就只有这一套书。
不买可惜,买了要花很大的代价。如同喜欢时装的人,天天都到店铺里去瞅瞅,反复试穿过把时装瘾,解解眼馋安慰自己,毕竟已经穿过一样。几次到书店去磨叽,销售人员说,要买就得抓紧,被别人买走了,就不会有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终于,经不起这套书的诱惑,有一天,家里寄来伙食费,领了钱就直奔书店,一到书店,睃一眼那套书,俨然还静静地立在那,心情既紧张又兴奋,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把书抱回宿舍时,黄同学投来惊讶的目光,激动地说:“你真的买回来了!”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齐刷刷前来围观,顿时,有一种幸福感涌向心头。
于是,开始节约支出。为了买这套书,连续几个月,每天节省菜金一毛钱至二毛钱,省吃俭用,终于把生活费和零花钱的缺口弥补上了。
毕业那时,由于书籍多,如何把书籍运回老家,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把书籍搬上公交车(记得是20路车),还要转车到长途汽车站,搬上搬下,费很大的周折,幸好有个同宿舍厦门籍的陈同学帮忙,才顺利地办理了托运。至今,还清晰记得两个人搬箱子满头大汗的样子。
四年大学生活,省吃俭用买了许多书,不完全统计,估计有几百本。一中教书那段时间,亲朋好友有的借阅,有的没有及时还的,散轶了一些,几次搬家,也有一些遗失。《十三经注疏》这套书,因为块头大,也因为在心目中的地位特殊,几十年来,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
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不定时地搬出来随意翻翻,闻一闻书香,算是孤芳自赏,也算是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怀念。 (写于2019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