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心:超越了个人的欲望和利益,将人与更大的存在联系起来,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有限。——《了凡四训》
让我想起“见天地”,“道法自然”,放下自己的“自负感”“正确感”,做人事时心怀敬畏之心。在学习焦点课程的时候,老师曾说,面对每一个来访,都要心怀敬畏,对人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那些来访带着各自人生的褶皱与重量而来,他们的经历、痛苦、坚韧都藏着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若带着“我比你更懂” 的自负去沟通,只会关上理解的大门。而心怀敬畏,便是收起预设的评判,以谦卑的姿态去倾听、去看见,就像面对天地自然时,我们不会妄图掌控风雨雷电,而是懂得顺应规律、心怀珍视。
这份敬畏,其实也贯穿在日常的每一次互动里。和同事协作时,敬畏对方的专业与经验,便不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教育孩子时,敬畏生命成长的节奏,便不会急于求成、用“为你好” 绑架孩子的选择;甚至面对一株绿植、一只小动物,敬畏它们的生命存在,便会多一份细心呵护与温柔对待。当我们放下 “自我中心” 的执念,以敬畏之心联结天地、联结他人、联结万物,反而能在渺小中找到更坚定的方向,在有限里触摸到更广阔的意义。
❤记录翻书时的心动与思考 —— 是书中精华的提炼,是灵光一闪的感悟。欢迎交流碰撞,愿我们用读写拓宽认知、奔赴自由与幸福,向下扎根,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