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斐斐老师:
用范玮琪那句歌词来形容我对你的第一印象应该很恰如其分——“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不知道那种本能的离斥感究竟来自哪里,是三观还是五官的不合都不确定,我自我检视了很久,也找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最终只能归咎于天然的两极相斥吧。事实上不独对你,我可能对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天然的离斥感,或许源于一些童年经历。
但我大概能够想到你对于我对你持久的离斥感或者是没有觉察,或者是觉察且受到了伤害但又以自己的方式消化和愈合了。但我还是不能保证不因我的离斥感而疏远或伤害他人,我的非黑即白的单选状态有点多了,让我自己都有点受不了,又有点失控。
记得上个学期你带过我们做英语课程体验,觉得你挺自信和自如的,有一种我不具备的状态,那次课程对你的专业度积累了一些好感,那可能是我对你最初仅有的近融感。
这个学期教师节你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也增加了我对你的近融感。
而最深的近融感和接纳可能源于振飞老师深夜抵达,但没有大门钥匙进入,你接到我的电话没有犹豫就表示愿意等待到11点多下楼帮她开门。
看起来,我应该挺无情的,看人的时候永远不看这个人类意义上的人,也几乎不太听得进去别人说的话,我只看人做的事情来决定我对人的态度。我不知道我这样的习惯是偏激还是极端,因为我甚至都不愿意看见那些做着我不大认同的事情的人,我只愿意看见跟我志同道合的人。简言之,我对跟我志趣不合或不相投的人根本没什么关注和兴趣,在社交上,我也有我自己的螺壳,并没有非常积极主动地去拓宽自己的人际范围。
但我也还算幸运,总是能遇见跟我志趣相投的人;可是,也许因为我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所以,总会遇上一些令我感觉离斥的人,比如,最开始遇见的你。
不过坦白说,如果是再给我一次机会重新遇见你,我也不能保证会没有离斥感,那种天然和本能的反应,简直是一种难以形容和驱逐的魔力。而且因为我不大愿意说出那些似是而非的离斥感的来源,这可能又让我的离斥感暗自生长愈演愈烈。
这样说来,应该还蛮对不住你写给我的那封信里满满的拳拳之情,可是事实上虽然你说我是你的同龄人,但我感觉和你之间还是有一些蛮深的沟壑,因为我对于语言里的情感已经是漠然到极点了,如果其中没有非常切实的信息量,对我来说,就不太像是成年人之间的深入对谈,而似乎只是几张给同事的早安便利贴,难以滋养到我的心魂了。可是同样地,我想如果我不能在文字中给到你情感的话,也同样无法滋养到你。这大概是每个人类作为一颗行走的星星的孤绝之处——我们相互独立,撞碎了也无法真正交融。
需求不同,情志各异,有的人求真,有的人求善,有的人要广阔,有的人要细节,要相互满足的话,得需要多深的智慧……想起张爱玲说的“言语究竟没有用。久久的握着手,就是较妥帖的安慰,因为会说话的人很少,真正有话说的人还要少”。又想起梁冬说去拜访一位高僧,离开时高僧祝他发财,高僧自己四大皆空,可是他愿意接纳和祝福一个世俗中人当下的愿望,这需要很深的修为。我并不求自己四大皆空,但至少希望能放下自己的一些执着,比如对任何人,包括我自己的期待。
祝你心想事成。
某枪
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