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不如意都是线型思维导致的。
这个觉悟,我到快40岁才明白。
你看,经济有周期、人有生理期、自然有潮汐,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波动起伏。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要执着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呢?
年轻的时候,总是怕错过机会。
为什么会迷茫?其实还是有大把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浪费。
我在20岁的时候,听了一场讲座去进了PR行业。以为这是值得一生从事的职业,结果一过35岁看看那些知名的前辈要么回家养病,要么功成身退转做投资。
在中国,谁要想一个职业做一辈子,大概率都是越来越穷,路越来越窄。
日本那种”入魂“的职业匠人精神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行不通?就是因为变化太大太快了。
日本社会结构稳定到让人窒息,科技创新在日本都是为大财团添砖加瓦。
像中国这种拼多多掀阿里,抖音掀腾讯的事情在日本也许会被看成忤逆。
我反思了下,自己的线性思维:
- 线性思维就是升完经理,就只能升总监。
- 线性思维就是背的单词不会忘,一忘就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 线性思维是当到高管,也就只能去创业了,不然到处都是职业天花板。
- 线性思维是伴随着年龄,人应该越来越富有。
- 线性思维是觉得只要勤加练习就能实现颠覆式创新。
- 线性思维是普通人现在开始做抖音已经太晚了。
- 线性思维是只有ALL IN才能才算是百分之百的专注。
- 线性思维是这玩意没啥了不起,老子一学就会。
- 线性思维是多存钱就能变富。
- 线性思维是我身强力壮,怎么会得大病绝症?
11.线性思维就是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所有的线性思维背后都是"想当然"和"应该",都是对自己的不接受。
日常中常发生的,就是我们本想专注地做一件事结果频频被手机打断。
今天看到采铜的推文,提到了一句话:
专注是需要被疗愈的。
我们在潜意识里,觉得只要能拿出整块的时间,就能够实现专注。 实际上不管习惯还是场景,都有可能随时中断。一旦我们被中断,往往伴随而来的就是自责和沮丧,甚至是自暴自弃。因为在我们原来的预设中,这段时间就是该平静安宁心无旁骛,然后一气呵成。
不专注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原罪“。这个时代,不要苛求像以前那样从前慢。这个年龄,不要苛求像学生时代那样专心学习。
认识到,世界是多维的,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再成年“的过程。
职场里,打工再勤奋,也没办法像投资那样实现躺赢。很多投资就是啥也不干,选定一个时机入场,然后就是躺着。反倒是越勤奋越容易操作失误。
线性思维者到这可能就崩溃了。说好的爱拼才会赢,越努力越幸运呢?
这些都是学校里留下的思维定势。学习本质上就是个单机游戏,但是一旦毕业。现实世界可是360度无界超保真VR真人互联网游戏。
谁越快接受变化,越早调整心态谁才是成年人每时每刻需要修炼的功课。
所以,最近凡是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2020滚蛋“。我就呵呵一乐,祝福这位朋友早点再成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