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时常怀疑,妈妈究竟爱我吗?
我跟很多人一样,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
我印象中,母亲一直是暴躁焦虑的。她常说的话:你们有什么用?看看张三家那谁都会做饭了,李四家某某还没你大,已经能扛几十斤的小麦了,王五家那姑娘比你小几岁,都帮家里上山砍柴......
对,我出生在农村,现在看来那根本就叫深山,没有电话,没有电视,即使买一袋盐也要徒步好几公里,所有的吃穿住用,要么自己耕种,要么从很远的地方往回背。
而父亲为了供我们上学,常年在外打工,所有的重担都在妈妈身上,但那时候不理解妈妈的辛苦。尽管为了获得妈妈的认可,我们姐妹们也努力的分担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等家务。空闲时间学习都非常努力,奖状贴满了家里所有的墙面,学校让妈妈参加我们的表彰大会,妈妈说,拿个奖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五年级开始,因为路途遥远,我成了住校生,一周回家一次,直到初中。妈妈的唠叨却从未减少,一个周末她似乎要补足一周没说的话。
直到中考结束那年,大部分同学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我的迟迟未到。原本等待的焦虑,加上妈妈各种的责怪批评,我爆发了。收拾了东西跟家人招呼没打,去镇里打工了。那时心里真的想永远离开家,再不回来。
离家出走的一周后,天气无比炎热的下午,妈妈满头大汗,双颊通红的找到了我。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三天后就要报道,妈妈焦急的在镇里挨家挨户的门店去问,找了五六个小时才找到我。那时有种说不出的心情,一路上我和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两小时的路程我们一直沉默着。
回家收拾行李,去学校报到。一走就是半年,临走时,我说:妈,我走了。妈妈嗯了一声。我走了一截回头看时,我看见妈妈在擦眼泪,一路上能看到家的地方,看到妈妈始终站在门口......
住校的日子,很快就适应了。开始觉得终于可以自己安排生活,再也不用听妈妈的唠叨,有种“脱离苦海”的自在。连续的几个月之后,开始想家,想念妈妈做的饭,想妈妈这段时间过的怎样?记得那是给妈妈写的第一封信,足足七八页,洋洋洒洒的诉说了我对她的各种不满,她让我各种的不自信,也希望我走了以后,她能改改脾气,不要再用这样的方式对弟弟妹妹。眼泪和着墨水,一吐为快,心中也开始释然。
第一年寒假回家,妈妈忽然间变了一个人一样,我有种做客的感觉,妈妈好吃好喝的准备着,家务活也推让着不叫我做。之后因为每年暑假都会做兼职,基本是一年回家过年可一次,每一次妈妈提前买了各种肉食,那时没有冰箱,很多东西都放坏了,可她依然不舍得吃,号称要给我补充营养。尽管我一再告诉他她,我们学校在城市,什么吃的都有,可每年她依然照常准备着。
在2005年,我们家最小的弟弟也去县里上重点高中了,兄弟姐妹5人都离开了家。半年后,妈妈病了,好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一犯病,就各种害怕,总是看到我们兄弟姐妹被人欺负、担心我们被人骗,然后就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打电话,一遍遍的确认接电话是不是她的孩子。即使过年都回到家,有那么一刻钟,某个人没在她眼前,她就必须起身去找......
医生说妈妈是因为对我投入的太多,一下子全部离开她身边,她无法接受,她因不能再保护我们,心里缺乏安全感。药物只能缓解她的焦虑,还是需要我们多陪伴,多跟她聊天。也是从那时开始,才尝试着跟妈妈拥抱,跟她撒娇,依在她的肩膀上休息。
我终于释然并确定妈妈是爱我的,是爱我们的。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表达爱,甚至很多时候,妈妈以爱的名义,让我们感受到了伤害。但我知道,妈妈心底的那一寸柔软,全部都给了我们,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用来爱我们,甚至丢失了她自己。
在这个母亲节,我想对妈妈说;我爱你!谢谢你生我养我爱我。同时也祝福所有的妈妈们节日快乐!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妈妈们,爱需要表达。让我们一起用心、用口、用行动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