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儿童启蒙教材,成书于南宋。
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应该是从哪一个方面开始入手呢?《三字经》选取的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进行。这一点非常耐人寻味。
因为认识天地万物,认识自然,这是一种对外界的观察。首先训练的是眼睛。
而对一个儿童从人性教育入手,则首先针对的是心灵。
孩子一出生下来时候,纯洁的象一张白纸,纤尘不染。这个时候,往他的大脑里面装什么内容,就会打下一生的烙印。而孩子从小在父母的养育下,最先感受到的就是亲情。亲情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部分。父母的行为举止,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会使孩子耳濡目染。
于是,《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就告诉了儿童善恶的识别——“人之初,性本善。”
紧接着,讲到了教化的重要——“性相近,习相远。”
接下来,告诉儿童做人最先要做到的,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才是增长知识和见闻——“首孝悌,次见闻。”
然后是给儿童的大脑里注入了对天地的认知和对伦理纲常的了解。
“三才者,天地人。”——告诉儿童,人在天地之中的重要。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讲到了家国的关系和家庭里伦理纲常的秩序。
《三字经》我们学习到这里,它所讲的全部内容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纳的话:教育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怎么样去做一个合格的人!
这和今天的儿童启蒙教育恰好相反。现在的人对儿童启蒙教育,更重视的是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很少涉及到一些做人的准则和伦理观念的教育。人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那些概念的内涵,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再去教那些内容。
二者孰优孰劣,不言自喻!
接下来,《三字经》仍然没有去教儿童具体的知识,让我们来看下文:
“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光”很好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天上闪闪发光的,唯有日月和星辰。讲的是天地间事物的一种状态。
日月和星辰在天上运行,彼此之间有着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关系。这里,是用这种天地间的状态用来比附人间的情形。
人间类似的情形是什么样呢?
就是三种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叫三纲,“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说的是:
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和法度。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
这里的“纲”,是取成语“纲举目张”里的意思。
纲,是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意思是说,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把人间的“三纲”同天上的“三光”并列,其中的含义是说,“三纲”在人世间的重要,就象日月星辰在天上运行一样,是一种美好秩序的体现,是一种和谐境界的保障。
为什么“三纲”在人间会这么重要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由君王统治的时代。做为一国之君,就是一个大家庭里的领导者。
而“国家”这个词,是由“国”和“家”两个词合并而成。国家的含义,其实是一个大家庭同千千万万个小家庭和睦相处的关系。
维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就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良好和亲密的关系。
在千千万万个小家庭里,是一个个生命的诞生和延续。每一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分别体现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责任上。
比如我们年幼的时候,扮演子女的角色,是需要被保护、被呵护的。当我们长大成年了,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就开始扮演做妻子做丈夫的角色,要夫妻相敬相爱。当有了孩子的时候,又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关心和呵护子女。当我们走向社会,尽自己公民责任的时候,又在扮演臣子的角色,遵纪守法,恪尽职守。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按照“三纲”的要求,尽到自己做子女的责任,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尽到自己做丈夫、做妻子的责任,同时也尽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是一个和谐安详的社会。人们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生活,生活的幸福和安康才能得到保障。
其实,《三字经》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是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来进行的,那就是:
把人放在天地的这个大的空间场里,用天道运行的规律,来比喻和昭示人间所应该遵循的道理,使生存在天地之间的生命知道自己的行为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