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二十八 | 管理组织的神器,就是仁政
上一篇讲到了燕国国王无法解决接班人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国家动荡。而燕国又与齐国接壤,所以燕国的动荡,势必也会引起齐国的反应。
齐王在得知燕国朝局动荡之后,派人对燕国太子平说:“我听说太子你将要修整君臣之间的关系,平定子之僭越的罪名,然后重新登上王位。为了帮助太子你重登王位,齐国的军队将听从太子的号令。”
齐王是否是真心想要帮助燕国的呢?之前已经讲过了,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只会存在利益。齐国的利益是什么呢?当然是要吞并燕国了。以前没有名头进攻燕国,现在可以趁着燕国国内动荡,出兵燕国显得名正言顺,齐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丢了一颗烟雾弹给了太子平。
太子平也自认为有了齐国在背后撑腰,于是调集军队,由将军市被带领军队进攻子之。但是燕国朝堂在子之的清洗之下,已经三年的发展之下,也不容小觑。于是太子这一次进攻被子之打败了,而将军市被也反水,成为了子之的人。子之这一次掌握了机会,想要以谋反之名,一举歼灭太子,永除后患。
在多个月的动荡之后,燕国的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死伤数万人。而齐王看到机会已经到来了,于是便命令子章带领齐国以及周围五都的军队,轰轰荡荡地北上,朝着燕国进攻。
本以为会有一场生死大战,却发现燕国的军队根本没有抵抗的想法,百姓也沿途为齐国的军队献上酒食。可以看到,百姓有多么痛恨战争、内乱。齐国军队进入燕国后,毫不费力就打败了子之,并把他剁成了肉酱。同时,为了惩罚燕王的懒政,同时也将他杀了。
燕国的百姓,是多么希望能够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安居乐业,所以对于齐国军队的到来,也是十分欢迎的,希望齐国的军队能够帮忙重建家园。由此也可以看出,子之的统治,是多么地不得人心。之前讲三家分晋的时候,赵国赵襄子逃离到晋阳的时候,百姓是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意将他交出来给智伯瑶。所以我们才会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的力量一旦集中起来,是无法抵挡的。
齐王进军燕国后,也曾经跟孟子讨论这一件事情。齐王对孟子说:“有些人劝我不要进攻燕国,有些人则劝我要进攻燕国。今天齐国只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打赢了这一场战争,肯定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我不进攻燕国,反而违背了天意,是要受到惩罚的。”
齐王这么说,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借口而已。哪有什么天意,无非就是齐王想要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目的而已。孟子也看出这一点,随即就指出来,对齐王说:“如果进攻燕国,燕国百姓反而感觉到开心,那么就进攻。如果百姓不开心、愤怒、怨恨,那么就不能够进攻。就像是周武王姬发进攻商纣的时候,百姓都出来迎接姬发的王师。”
孟子也进一步指出,这并不是天意,而是顺应民心。如果在进攻燕国的时候,百姓都自发拿出酒食来迎接齐国的军队,那么就说明燕国的百姓,是希望齐国的军队到来的。这样进攻燕国,就顺理成章了。因为燕国国内动荡,百姓苦不堪言,急需要一个和平,能够安居乐业的环境。这并不是什么天意,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而是民心。
在进攻燕国之后,其他的诸侯国则认为齐国是侵略了燕国,并以此为借口,发兵来进攻齐国的军队。齐国国土广袤,兵力也强盛。所以,其他的诸侯国也希望能够趁此机会,打击一下齐国。
齐王知道诸侯国即将进攻后,咨询了孟子,说:“其他的诸侯国都想要来进攻齐国,该怎么办处理呢?”孟子说:“商汤只用了七十里的地就能够号令天下。齐王现在拥有千里的土地,是不用担心别人进攻的。”
《尚书》中说过:“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就是,陷入水火之中的百姓,在盼望着一个贤德的君主。
孟子进一步说:“燕国领导人虐待百姓,齐国进攻燕国,平定祸乱。所以百姓都认为齐国的王师能够拯救他们,都拿出酒食来迎接齐国的军队。如果齐王依旧虐待百姓,杀害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的宝物,这样是绝对不行的。”
孟子指出了问题的所在。那就是齐国的军队进入燕国后,不能够烧杀抢掠,而是要帮助燕国的百姓重建家园,而不是去当劫匪的,像蝗虫一样,冲到燕国国力,把燕国百姓洗劫一空。
孟子也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希望齐王能够在平定燕国战乱之后,在燕国施行仁政。释放被捕抓的弱小、年迈的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宝物,跟燕国民众商讨,接着选举新的国君,然后退兵燕国。
这样这样做了,才能够获得燕国百姓的支持,同时又能够避免其他诸侯国的进攻。但是齐王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军队,只是用来镇压、消灭叛乱的,而不是用来统治天下、对付百姓的。所以孟子主张齐国还政于燕国的百姓。
在齐王的蝗虫统治下,燕国百姓也受不了了,于是纷纷起来反抗。这个时候齐王后悔没有听从孟子的话。孟子也因此看不起齐王了,说他知道错误也不改,不是一个君子。
站在燕国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齐王首先是杀了威望很高的燕哙,即前燕王,引起了部分百姓的不满。而齐王也通过各种手段来烧杀抢掠,即蝗虫式的剥夺,这也再次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这确实违背了齐王对百姓的承诺。燕国的百姓,想要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没想到虽然送走了子之这个瘟神,转过头来又来了一个更可怕的瘟神。所以民众纷纷起来反抗打瘟神。
之前的文章讲过,仁政,绝对是一个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神器。齐国是有能力,也有条件施行仁政的。因为齐国也算是北部一个大国,而且离秦国也比较远。这个时候又吞并国土面积也很大的燕国,相当于实力大增。也平定了燕国的内乱,正是一个施行仁政,让齐燕两国快速富强的好时机。但是齐王失去了这个机会,这也就导致了燕国百姓的造反。
仁,就是指恻隐之心,看到百姓受苦了,受难了,作为国君心里感到难受,想要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由这个想法所推出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法、政策。
仁,适用于一个国家,也适用于一个组织。作为管理者,始终要以客户、要以员工为中心。站在员工的角度,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很多问题也自然就有了解决的方式,而且也是一个增加团队凝聚力的最好方式。
吴起为什么能够培养一支卓越的军队,在于他能够与士兵同心,理解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而作为领导,最怕的就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一旦不接地气了,各种各样官僚的毛病就都出来了。现在很多领导,拿着鸡毛当令箭,原因就是如此。
理解了下属、客户心里在想什么之后,进一步则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内容,同时能够得到支持、得到拥护。这就是仁。
欢迎关注【稽圣】,订阅《资治通鉴》系列讲解。
阅读历史故事,学习帝王治国理政原则,指导现实生活。欢迎推荐、转发。
历史文章,可以请点击菜单中的“资治通鉴”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