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从乡试中举人,再从科举中进士,顺治赐“陈廷敬 ”只因两名进士同名同姓。 乡试、科举之路话说也是“波澜起伏”,其中乡试遇到良师“卫向书”卫大人,惜廷敬之才气,得以保全性命;科举之路因遇“佳人”护身,个人忠义勇武得以机会参与科举,科举因“科考”中的窝案,与奸人陷害,最终也得益于卫大人护佑得以顺利中举。
人生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因缘际会,总归会遇到不同的人与事,如何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不刻意作为,不过分雕饰,作本真,作自己便可。同时,也让人明白,遇人遇事,行善事,交善友,结善缘的重要性。
如何做到呢?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康熙在位期间,非常重视一种制度,那就是“经筵日讲”制度。所谓“经筵日讲”,是指翰林院每天都要派人去给皇帝讲课,可能因为康熙8岁继位的关系,他想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巩固自己的执政能力,所以在康熙一朝,很多饱学之士都做过康熙的侍讲,陈廷敬也是如此。【作为“侍讲”,想必“陈廷敬” ,也是日日学习,笔耕不息,不然如何得以在学识了得的“康熙”面前如此之久,或者他用的就是“ 费曼学习法”---学习++整理++输出++再消化++再精进】
一国之君,尚能如此好学勤勉,常人又岂能忘记学习修身律已之根本!
康熙晚年时对陈廷敬的评价: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意思是,陈廷敬的政治能力堪比唐朝名相房玄龄和姚崇,陈廷敬的诗文堪比唐朝的李白和杜甫。)可以看出,陈廷敬不仅政治能力出色,诗文也写得十分出色。
有一次,陈廷敬给康熙讲课,讲到《君子小人章》时,正义凛然。课后,康熙问陈廷敬,你既然讲到“小人”和“君子”,那你一定有所指,你告诉朕,谁是小人? 面对康熙的质问,陈廷敬没有回避,他直言:“明相!”
此处也看得出,他为人的谨慎与刚正,不结党营私,为家国尽心尽力。
陈廷敬的一生,经历28次升迁和调任,但是,他的仕途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陈廷敬也经历过两次辞官,同时,他又经历过两次“回炉”。
康熙等帝王将相的“驭人之术”,实则高明,满朝文武百官,敬之、畏之,重之。
书中,陈廷敬在对于“罪臣”之处理,也是尽显其深谋远虑,智慧;在了解帝皇心性,臣子忠心,有退有进,有选择性的忍让,最终顺利推动“事情”妥善处理,为民造福祉,避免了因个人私性,导致与民争利,陷民于水火之事。
陈廷敬长期担任康熙的经筵老师,长时间给康熙讲课,康熙在思想上受陈廷敬影响较大。
其实,也就是个体崛起,专注于个人影响圈内可以改变的事。关注圈(理解):你只能评论,关注,但是没用的,你改变不了的东西。 影响圈(理解):你做了事,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东西。
面对影响圈与关注圈:你对它的态度,你对两者投入时间的比例,就决定了你的成长曲线。 你是在想尽办法改进他,还是不停抱怨,这就是决定“影响圈”与“关注圈”的根本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