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人为288分喝彩,有人却只看到失败?
🌿 因为一个看到了“人”,一个只盯着“分”
一段视频,引爆争议
最近,一段高考查分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画面中,一位女生查出自己的高考分数只有288分。她的家人却在一旁欢呼、鼓掌。妈妈还笑着说:“我很满意。孩子这十五年没抑郁、没早恋,开心就好。”
这段视频迅速走红。有人被感动到落泪,也有人觉得难以理解:“才考288,有什么好庆祝的?”
同样一张成绩单,有人看到失败,有人却看到成长。差别在哪?
今天,Miss温想聊聊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是怎么定义“好孩子”的?
PART.01
那一刻,他们不是在看分数,而是在看孩子
很多人以为,这一家人是在“躺平”。
但如果你仔细看,他们的反应,背后其实藏着一种不容易的清醒。
这位女生虽然成绩不高,但她坚持完成了高考。
她没被压力拖垮,也没因为竞争失去生活的乐趣。
她健康、平稳地走到了终点。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接触过不少成绩优秀的孩子。
他们表面光鲜,内心却极度焦虑。有的失眠,有的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残倾向。
高分不等于健康,努力不该以崩溃为代价。
这位妈妈说的那句“没抑郁、没早恋,快乐就好”,并不是对成绩的不重视,而是她明白,孩子完整地长大,比分数更重要。
正如我常说的一句话:
健康是1,成绩是后面的0。没有那个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这家人鼓掌的,是孩子坚持走到高考的自己,而不是那串数字。
PART.02
只盯着分数的人,容易忽视孩子的情绪
在很多家庭里,分数成了唯一的标准。
有的家长,孩子一考砸就立刻失望;有的甚至不容许孩子“发挥失常”。
但他们忘了,分数只是结果,情绪才是过程。
我曾接待过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中考没考好,她当场大哭,说:“完了,没希望了。”
孩子听见后,整个人一下子垮了,几天不说话,晚上睡不着觉。
妈妈很快后悔了,却不知道该怎么修复。
这并不是个例。
太多孩子,不是因为分数低而放弃自己,而是在一次次“你不够好”的评价中,慢慢丧失了自信。
我们越是只看分数,就越容易忽略孩子的努力、压力和感受。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
一个人的价值,不该只用一张成绩单来衡量。
PART.03
看得见孩子的人,才知道教育的真相
我认识一个男孩,成绩一直不算突出,但妈妈从没用成绩评判他。她常说:“你不是靠考试来证明价值的,我早就看见你了。”
这个男孩后来顺利考上大学,在新的环境里越学越自信。
他不是天赋型选手,但因为从小被理解、被鼓励,他相信自己能慢慢变好。
很多人以为,只有“优秀”才值得肯定。但真正的成长,不是一飞冲天,而是一步步走。
家长的目光,决定了孩子怎么看待自己。
你越是相信他是完整的,他就越愿意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考得不理想时,不妨先问一句:“他还好吗?”
别让分数遮住了你对孩子的爱。
写在最后
- 健康,是孩子人生的起点。没有健康,分数再高都撑不住未来。
- 分数,是结果,不是全部。别让它决定孩子的价值感。
- 教育的本质,是陪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逼他成为某种“标准答案”。
你怎么看这位288分女生的家庭?
他们真的“放弃教育”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欢迎分享给正在为分数焦虑的家长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