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段难以忘怀的旧时光……
2011.7.5 周二 晴转多云
今天的手机报一则新闻的题目是“沪两校生源争夺战落幕”,说的是上海的两所名校运用各种手段争相抢录高考高分段生源的事情,曝出高考招生期间,名牌高校为抢夺优质生源不惜使用各种手段相互倾轧的现象。同时,网上还有一条新闻曝光了内地数名“状元”弃报北大、清华等名校而选择去报考香港的大学。两条新闻综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国内不但在高考制度上存在问题,还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高校的教学质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那些优秀的考生为什么宁愿花重金也要去国外或者香港去读大学?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加科学,更能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像网友所说的国内的大学争抢完生源之后,便不再关注学生来到学校后的学习、成长及发展的情况了。
前两天也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贵州的一所三本院校,教学质量很差,学生在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好多学生觉得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没有什么前途,有的学生选择了退学,还有个别同学因为绝望做出了让人心惊胆战的事情,据说有一个男学生“屠杀”了同宿舍的同学,事后竟然出奇的冷静,太可怕了!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里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了什么?真的需要人们深深思索一下了。
据说国外的名校和香港那边的大学都会在报考学生通过考核后就发给学生录取通知单,但也不限制学生再去报考其它的大学,从而给考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反观我们国内的大学,尤其是名校都会在招生简章里注明要想来“我校”上学,就必须在填报志愿时把“我校”放在第一志愿,平行志愿也要把“我校”放在第一志愿的第一顺序,从而限制考生再报考其他高校,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海外高校对自己学校自信,对自己学校的教学质量自信,同时也反映出了国内名校对自己的学校及教学质量的不自信。我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也不认为国外什么都好,但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需要好好改革一下了,学习一下国外名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要搞清楚,我们的大学教育究竟是为了培养人才呢?还是要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而进行商业性的运作呢?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啊!
中午,梦说给我提供一条写日志的素材,她说华老师经常在讲课讲到酣畅淋漓之际,跟班里同学进行互动时,而同学们大都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课,默不配合,课堂互动难以进行,华老师只能连连叹息着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你们吧......”,逗得我哈哈大笑,觉得可笑之际,却也不得不心生感慨,我们的孩子都曾有过恣意想象,挥发创意的童年,历经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后,却都变成了一个个只会听课做题、面无表情、没有一点青春活力的“小大人”了。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的结果吗?
精彩评论:
1楼 乐而思蜀: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美国高考一年6次的机会,收到N所大学通知书的自由选择,都是中国教育体制无法比拟的。可是我们没赶上,更没想到20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还是重蹈覆辙,甚至他们还不如我们那一代,真是可悲啊!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们无力改变。对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堪忧啊!这可能是杞人忧天。
我:是啊,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压力比我们那时要大得多。期待吧,我相信聪明的中国人哪天想明白了教育是育人成材而不是商业化的所谓“教育产业”,那时,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希望我们的孙辈能够赶上。
2楼:乐而思蜀:每天我都是坐沙发,真好!看你的日志已经成为早上打开电脑的第一课。除了交流感受的快乐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忽然有一天你的倒计时剩下个位数,就该轮到我开始经历这种煎熬了。真希望这个日子来得晚些!
我:谢谢你这么持久的关注,有你这样一个朋友每天看我的日志,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