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图解企业成长经典》的第6本书《创新的扩散》
经典地位
《创新的扩散》在豆瓣读书上被读者称为“一本严重被低估的书”,书中有一个理论,说的是创新往往是需要二次传播,甚至是多次传播的。
作者埃弗雷特·罗杰斯,他被称为“创新扩散之父”,是发展传播学的创始人,也是创新扩散研究的集大成者和最重要的创新者
《创新的扩散》的第1版于1962年出版后,作者以差不多每10年再版一次的频率,2004年)更新到了第5版,直到作者2004年去世之前,他刚刚完成了这本书的第5版修订工作。路教授为大家解读的就是2016年引进国内的《创新的扩散》的第5版。
知识地图
作者把创新的扩散定义成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满足下面这句话:某项创新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特定的沟通渠道在某社会体系成员之间传播。因此,创新扩散有四个构成要素:创新、渠道、时间和社会体系。
第一个重点,创新扩散的认知过程。重点讨论影响人们对创新认知的五个因素: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迭代更新和效果可见性。
创新的本质是新认知
《创新的扩散》提出来的第一个关键概念是:一个被第一次提出来的观点,或者说一个被第一次创造出来的事物,不一定是创新,只有人们认为它是“创新”并普遍接受它的时候,它才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的扩散》中讨论了可扩散创新的五个属性:具有相对优势、具有兼容性、简单易用、能迭代改进、使用效果可见(见图6-2)。这五个属性,符合人们希望“多、快、好、省”的心理特点
可扩散创新的第一个维度是相对优势,讲求的是创新产品和其他替代产品相比要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对优势=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即时通讯软件的例子比较清晰易懂,同时也更加清晰了谷歌眼镜的成败
第二个重点,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重点讨论创新扩散中关键人物和网络效应的作用。
创新扩散的重点是“扩散”,而不是创新。正如罗杰斯给创新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一个创新只有被人们广泛接受了,才叫真正的创新
杰斯认为,如果把影响创新扩散过程的因素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创新本身的因素;二是社会网络的因素。
有一本在营销领域非常有名的书,叫作《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作者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这本书里,格拉德威尔把能够引发流行的要素归结成三个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关键人物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附着力因素法则强调的是希望流行的事物本身的特点,和我们前面说的影响创新可扩散的五个属性非常类似;
关键人物法则说的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就是我们说的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人物;
环境威力法则强调的是传播渠道是否适合事物在社会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进行传播
第三个重点,创新扩散的量化模型。重点讨论创新是通过人际关系渠道和大众传播渠道进行传播的创新扩散模型。
创新扩散模型是市场营销学家弗兰克·巴斯提出的“巴斯模型”
这个涉及数据模型,相对复杂。通常相对难用到我就直接略过了
启发:
创新本质的认知中,用多快好省来帮助理解真创新认知的五个要素,一下就清澈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