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并不完美。《红楼梦》也一样不完美。
但为什么这样不完美的林妹妹和《红楼梦》,却那么受大家喜爱呢?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使自己更有才学,使自己更富有,使自己更自由……使自己更完美。但为什么饶是如此,我们还是不敢停歇片刻,还是要不断给自己加压,使自己变得更好呢?但为什么饶是我们已经很好了,却依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受欢迎和受喜爱呢?
当然,我不是要否定人应该奋斗,我也没有喜爱残缺美的癖好。我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来和大家一起思考。
我写《红楼梦》的读后感,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用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明白《红楼梦》究竟好在哪里,它究竟比别的思想资源——特别是那些流行的思想资源——好在哪里。
今天,我所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意在于此。
在以前的一些读后感中,我已经分析过了,与《红楼梦》相比,今天流行的“活在当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究竟不好在哪里。
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对一些遗毒不浅或似是而非的流行的话语或思想资源,我们有必要来伤害它们一下,让它们显出其庸俗浅薄的本来面目。而我们想做到这件事,《红楼梦》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助力。所以,我今天再次请来《红楼梦》,让它去帮我们打一下一些流行话语的脸。
我们出生后没多久,便有了一个摆脱不了的天敌——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别人家的孩子”,真是无处不在。于是,为了战胜这个天敌,我们不得不努力,不得不让自己活得更累,但却美其名曰“我在不断努力变好”。
在“别人家的孩子”的这个战队里,除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有“别人的老公”,还有“别人的单位”,还有“别人的财富”,还有“别人的本事”……对不起,请原谅我,我无法列举完。
其实,要说起来“别人家的孩子”这一说法的渊源,它在古代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它在鸡汤文流行的当下,又把自己包装成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从我们出生开始,“别人家的孩子”就在那里巍然矗立着。“别人家的孩子”确实好啊!因此,我们为了成为乃至超过“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活得很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
即便是到了课外和休息的时间,或者是完全个人的事情,我们也片刻没忘了“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的才艺,我要学会;“别人家的孩子”旅游过的地方,我也要去看个热闹;“别人家的孩子”看过的电视剧,我也要去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用着什么牌子的手机,我也要去买一个。
但是呢?我们如此地在拼命追赶“别人家的孩子”,结果又是什么呢?疲于奔命,一无所获;得不到的拼命追求,得到了又索然无味;刚刚超过了“别人家的孩子”,又要去疲惫地赶超另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我没有要否定个人奋斗的价值。我是想说,这样的现实也许已经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激励机制,或许是大有问题的。
这是我们从事实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红楼梦》里面的林妹妹,当她在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时,她又是怎么做的。从她这里,我们也许能学到一种不一样的智慧。
《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史湘云对林黛玉说,她说一个人,林黛玉肯定挑不出这个人的短处。
林妹妹问史湘云,这个人是谁。
史湘云就说了这样意思的话:谁能挑出薛宝钗的短处。
林妹妹听了就说,她不敢去挑薛宝钗的短处。
从《红楼梦》第五回开始,在众人看来,薛宝钗的出现,便衬出了林妹妹的不完美。大家都说薛宝钗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次,史湘云更是当着林妹妹的面儿,当面来激林妹妹。但是林妹妹呢?她承认薛宝钗没有短处的事实。不但如此,到了后来,林妹妹还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好姐妹,丝毫没有去和薛宝钗竞争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去比赶超薛宝钗的行动举止。
就是这样,林妹妹欣赏着近乎完美的薛宝钗,也悦纳着自己,哪怕这个自己是不完美的。
所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谁人都面对着“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激励话语,不管这种激励是正面还是反面,但为什么林妹妹就能不上这种激励话语的钩,而我们那么多人却被钩住了呢?从这里来看,从林妹妹能挡住“别人家的孩子”的激刺来看,林妹妹内心的强大,远远超过了世人。可是呢?多少世人却在放屁,说林妹妹是弱女子?这样的屁真的很臭,臭不可闻。
我想说,正是林妹妹在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时,所采取的与众不同的态度,才使她虽不完美,也被人深深喜爱。
但是,那些放惯了屁的人,还是会放屁的。他们大概会说:林黛玉这样有什么好的?你没看过大家对那个问题——如果让你来选择谁做你的妻子,你选薛宝钗还是选林黛玉?——发表的观点嘛,大部分人选的还是薛宝钗。
我觉得,他们会这样来反驳我的。
面对这样的反驳,我就回敬他们一句话:
你也配!也不想想,薛宝钗能看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