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的三个重要途径:阅读、实践、写作
阅读
谈到学习这个专题,是不得不谈自学能力了。
小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幸运,总会有人手把手地教会我们些什么。父母会握着我们的手,教我们怎么用筷子;老师会跟我们说,这种做法不好,但你可以这么做。
但现在,有人手把手地教我们就真的是一件特别特别可贵的事了。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在没有人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独自学会自己需要的东西。
自学,最不能脱离的就是阅读了,这是我们输入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其实关于阅读,有许多方法论,例如拆书帮的RIA法,李笑来老师提到的“只字不差地阅读”“读不懂,反复读直到读懂为止”“阅读之前,先了解学会这个领域的至少必要知识是哪些”......
我们曾经一股脑热地进修“如何阅读”,但其实,只要选择其中一个方法原则,坚持做,加上时间的维度,效果自然显现。
汐米在这里尝试整理为你整理一些关于阅读、信息整理的简单原则,认定哪个,就长期用下去吧,时间会见证我们的付出。
阅读原则
- 只字不差地阅读
- 读不懂的,反复读,直到读懂为止
- 问自己,这本书的最核心知识点是什么?要涉足这一领域,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最好问自己而不是问别人,多次锻炼自会发现其中玄妙之处)
信息处理方法
- 问自己:这个知识点可以和我的什么经历相连,写下来。这样可以可生成场景画面,加深对输入知识的印象。
- 问自己:看完这本书后,我可以有什么行动?这个知识点可以还应用我生活的哪些地方?写下来。
- 问自己:哪些核心知识是需要记忆的,那就记到脑子里;哪些不需要记忆,但是很重要的,那就备份存档到印象笔记里;哪些可以和学过的旧知识相连,那就归类整理在一起。
- 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辅助阅读,例如故事可以画流程图;说理文可以画层级结构图或者列清单。
一个原则越简单就越容易植入你的大脑。 你可以在上面找出一个你喜欢的阅读原则,长期执行,他日必有成果。
**实践 **
通过阅读输入信息之后,自然就到实践了。
在讲学习的误区时我们提到,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静态的知识看作可以完成的技能,它是动态的。这个视角的转换,可以帮助你从阅读过渡到实践。
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动创造执行的场景,实在找不到,你可以复述给别人听,以教为学嘛。
比如汐米今天学习的课程有提到如何选书:到豆瓣亚马逊搜那本书,看看它的书评,然后再搜搜关于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看看原书框架,这些一般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如果仅这些文字就能激发你的想法,它就是你需要认真阅读的书了。
知道以上知识之后,就可以直接按着这个步骤选择最近阅读的书籍了,谓之“做中学”。如果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找到实践机会怎么办?那就复述给别人听,以教为学,在写或者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讲不通的就重新学。
除此之外,关于实践的方法论还有很多,比如“重复”,“刻意训练”......
“重复”
很多技能的学习,通过重复就能慢慢地摸索到如何学会这个技能的拼图。
例如,我现在学习英语的“重复”就是大量地听,大量地模仿。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发现,原来学习英语这一技能就像是拼图,每次模仿一篇文本,学习一个话题,就是在给我的拼图拼上一小块,最终这块拼图的全貌,就是所有这些我学习的话题能够用于我生活的所有场景,让我能无障碍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我过去学习英语的方法就像是登山,先学习音标,学习语法,背单词,背作文这样一级一级地走上来,磨尽了我的耐心却仍旧无效。
我觉得,很多技能到学习都可以像是拼图而不是登山,例如学习烹饪,你无需先从了解这种食材什么时令采摘更新鲜,那种食材应该如何挑选开始,你只需要看着视频边学边做就好,然后在这种“重复”的过程中,慢慢探索拼图的全貌是什么。其实,我们学习编程,PS,网页设计等等,都可以先从简单的“重复”开始。
“刻意训练”
在刻意训练之前,我们要知道自己要学习的那些技能,实践的那些阅读内容,到底安放在自己的舒适区,学习区还是恐慌区?
放在舒适区的就是那些你已经能熟练掌握的技能或知识,放在学习区的是那些你现在可以学会的,放在恐慌区的是你现在暂时没有能力做到的。需要我们刻意训练的,就是放在学习区的技能或知识。
举个例子,汐米放在学习区的肯定就是英语了,所以练习英语就是需要我刻意训练的技能呀。这里注意,放在学习区的最好只是一到两个技能,多了就顾及不好了。
一项技能还可以继续细化,比如学习英语,纠正咬舌音,磨唇音等就是我放在学习区的知识,通过文本感受他国文化就放在恐慌区呀。这样一点一点细化,实践的针对性就更强了。
写作
实践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实践的经验记录下来了,这时候就是间接地在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这也算是自学的一个部分吧。
写作可以写什么?
- 写训练日记
- 写实践感悟,经验记录
- 写自己的行动过程,情绪,思维活动
- 写你在阅读过程中,联想到的自身经历,阅读内容与经历结合写,提高对自身经历的理解深度。
- 以写系列文为目的,让自己更系统地阅读
- 写知识卡片,远距离联想,让自己的大脑生产创意。
下面选取几个详细说说。
1.训练日记
在学习区刻意训练过程中,其实你就可以写训练日记,可以写实践后的经验记录,感悟等等。这样当你回顾你的成长足迹时,你便会知道学习这个技能时,自己是怎样从入门到精通的,是如何爬出一个又一个坑的。
为什么需要这些记录?这除了是写给自己的客观反馈之外,你以后还可能有机会将这些经验传递给别人呀,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的孩子。如果不将这些记录下来, 当别人请教你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经历,只能看着他重复你当年的错误,但不知如何给建议。
2.写系列文倒逼学习
汐米现在就是在用这个方法呀:以写系列文为目的倒逼学习效果。
以现在这个专题为例,我首先确定系列文的主题是学习,然后就去找相关书籍,比如《好好学习》、《精进》、《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看看相关章节,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出一个系列文的框架,然后每天写一个板块,说不通了就重新去找回资料,补充阅读。
3.知识卡片
一张好的知识卡片能够说清楚一个知识点,一张好的卡片解除一个疑惑,多张卡片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篇文章,也可以远距离联想产生创意。
例如,在你看来李笑来老师关于“知识”的文章之后,你就可以制作这样一张知识卡片: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 知识指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以此为线索,我审视自己过去的书,学习的线上视频,发现绝大多数时候,我只是输入信息而已,仅有少部分能称之为知识,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例如balabal...在这之后,我可以以balabala标准选择学习材料。
这就是一张知识卡片,它解决了学习材料的选择问题。我想你已经发现,知识卡片完整地记录了引用信息的来源,它由作者原义和卡片撰写者的自由发挥内容组成。当你收集了许多关于“知识”的卡片,组合起来,他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
如果你有兴致,可以尝试将不同主题的卡片连接起来,使之具有逻辑,这样的远距离联想会让你的文章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学是我们都需要培养的能力,共勉吧!
学习专题
一不小心就掉进这4个学习误区!
学习的态度: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的作用: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1个小窍门,提高思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