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整理家里玩具书籍。因为觉得最近娃猫冬天的缘故,看电视有点多,专注力不行了,原来学的英语单词在汉语会了以后,全给忘了。
玩具很多,虽然都是益智玩具,没有声光电之类的,但是依然会刚玩会儿这个就要去拿另一个,没有耐心。并且不像去年这时候总是拿一堆书给我,让我讲讲。一起床就要看佩奇,有时我要处理些事情,就放着她看动画片,即使是佩奇萌鸡小队瑞奇宝宝这样的,也是强刺激,就像玩手机上瘾的我们,有几个还愿意安安静静看书呢?
只好学习育儿知识分享的,把玩具收起来,每段时间就给她一两种玩具玩,让娃充分发挥想象力,玩的有深度些。
但是整理过程中我又在想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给他玩的玩具,刚好就是目前喜欢的呢?刚好就适合他呢?我们去决定他的玩具,是否也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一个拥有自由选择意志的孩子和一个由父母选择的孩子,哪个更好?培养一个专注力强的娃和一个思维灵活的娃到底哪个更好?因为我感觉,一板一眼刻板自律的人大部分不是思维灵活的人。(不过也许我是错的)就像一直在讨论的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哪种更好一样,没有结果,只有找到自己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我的这俩个娃,老大虽然是男孩,可是内向偏安静,喜欢围棋书法数学,这个老二虽然小,但是三岁看到老,绝对是外向型变现欲超强,不喜安静那种,平时除了睡觉,一刻不闲。
从先天性看,她的专注力即使倾力培养,也绝对赶不上他哥哥。反过来,他哥哥的人前表现力,怎么培养也赶不上她。我如果就是非要培养她哥的表现力和她的安静劲,是不是也在给自己找麻烦?给孩子添堵?
目前的社会,绝对是长板生存,有能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都可以在一个领域生存乃至出类拔萃。人无完人,把所有人都套到一个模子里的培养方式,是不是也是在扼杀孩子天性?比如,默默在心里规定只给孩子一件件玩具?
在我看来,专注力绝对是个伪命题。即使是看电视,专注力再强,碰上你不爱看的节目,你一样换台,更何况孩子不爱的呢?与其说是培养孩子专注力,不如说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点。孩子跟大人一样,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绝对会有专注力。
就像很多人说不爱工作,说精英阶层更爱工作,其实,不是他们更爱工作,是爱工作带来的回报和成就感。记得自己当年做生意,忙到经常中午忘记吃饭,一直忙忙碌碌,计划表满满,依然乐在其中,是真的喜欢那种感觉。当然,有回报是肯定的。
大部分不爱自己的工作跟孩子不专注,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如果他们真心喜欢,没人不爱学习新东西,没人不爱挑战成功的感觉。
所以,不要老是想着给孩子培养专注力,还是发掘孩子长处,因材施教,找出他们的长板短板,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玩的乐趣,再来说说吧。
不过话说了这么多,好动娃把家里整的一团糟,借着收拾玩具的借口,好好收拾家才是正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