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午后,迎来“禅意插花”课。与茶课不同,学友们今天可是边说,边做,边聊,边看,边拍,边笑的好不热闹。
基本要领:1、组合关系——君臣佐使。赤脚老师早年配香,她将唐代古香方中香料的组合关系,引入花材组合中。有主位的“君”,有托“君”之“臣”,有协“君”之“佐”,有协调前三者角色之“使”。2、结构特点——三角形。各种三角形式之三角结构。3、材料选择——木本植物,没有过于艳丽的颜色,有主有次。不能出现平行线和交叉线。
“创作”时间:开始了,面对一桌的材料,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如何下手。对话的内容就是:“我用哪个呢”,“我用这个可好”,大家踌躇着,尝试着,硬着头皮试着,不停的寻找着确定感,老师再旁点播着,轻笑着……好几个深呼气之后,兴许是慢慢get到点了,我这里从开始的东张西望,不敢下手修剪花材,也能心无旁骛的开始动手了。学友中天资聪颖的不少呢,仅凭着直觉的审美力,亦能体会到他们作品的美感。
点评环节:超级有意思,老师手里的花剪就是批改的朱红。对话的内容总会引来笑声一片。:总听见老师说“这里还要剪”,然后就是总听到学友回应“老师,真的要剪吗”,“老师,剪太多了吧”,“老师,还要剪啊”,“老师,不能再剪了吧”。
来个作品的“妆前”、“妆后”效果图对比,真就品出了老师的“神来之剪”。
“禅意插花”课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剪”。一位学友带来一支“结香”,在所有花材中最为引人,但是作品出来却并不出彩。她不忍下剪打破原来的结构,老师再三提示,终于下剪,也是勉强减掉一个小旁支。虽有变化,仍无感。到了老师手里,果断一剪,剪下同等主位的另一朵,变成“臣”位。立刻主支突出,显出层次。另一学友拿到饱满的一株绿植,更是舍不得下剪。老师剪时,总在担心修剪过了,看着稀疏。结果剪下的比留着的都多后,却发现看到了一个挺拔、清爽的佳作。
我们平日生活的心态就是如此吧,不忍减,总觉得拥有更多,更丰富,才算美满。其实,因为想拥有,反而留了太多的可有可无,似是而非,诚惶诚恐,纠纠结结……若统统减去呢?我想定是没有纷扰、杂乱,清爽,明媚,丰富,悠远的。
插花课结束,茶课班的课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习茶三月,乐趣无穷,来看:
茶与境:户外的茶会,朴素,于天地间的我们自然的谦卑、无我,体会到的是放下小我之外的天地高远,人境和谐,不由赞叹——心灵可以如此纯净。而室内品茗,庄重,于一室、一器间的我们不由的平和,娴静,体会到的是自我内在的身心愉悦,感观丰富,不由感恩——人生竟能如此幸福。
茶与书:花草茶配怡情小说、杂志,绿茶配成长、励志,红茶配学术、科技,普洱配历史、人文,岩茶配冥想。这样组合本是随意,忽然有一天发现了这无意中的规律,倒觉得自己有趣,或许这恰是自己对各种茶的思想感受吧。
茶与色:茶器间的色彩融合,美器呈现出的茶色、茶汤之美。了解了器对茶的影响,又每每享受着茶器对茶美的衬托。忍不住,点带线的把家中林林总总的各种器物整理了个遍。家中陈列,好似找到适合装扮的女子,本样貌平平,没有风格,却也变成赏心悦目,且偶尔惊艳的模样。久在瓶颈期的“断舍离”也开始突破了。
茶与女子:习茶,会去掉女性在事业中与男性竞争中的“强势感”,会去掉被生活琐事折腾的“婆妈感”,还可去掉重复机械度日的“愚钝感”。习茶,在一个可静思的空间和时间里,找到与己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与境的和谐。如此这般养成的女子,怎能不是温婉、美丽,自在、舒心的?!理智不尖锐,温柔不软弱,智慧不愚钝,有趣不造作,善友不喧闹,优雅不虚荣,又怎会不是人见人爱的女子呢。
感谢赤脚老师和茶课班的学友,有幸结缘,受益终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