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APP火了,据说这是“内容付费”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先给不了解分答的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款APP吧!
任何人可以向网红付费提问
⬇
网红选择回答或者不回答
不回答的→退款
回答的→公开
⬇
其他用户想听回答,需要付费
称为“1元偷偷听”
⬇
付费收听的收入,由提问者和回答者五五分成
分答的欢迎语就是:
“值得付费的语音问答,十万知识网红等你来问”
也许你会问:
1、“百度知道”、“360问答”和“知乎”等等栏目不就是“提问→回答”的模式吗?为什么感觉“分答”比它们火?
2、“分答”的火爆,难道仅仅因为是网红在回答,而且付费?
3、60秒的语音能解决什么问题?比百度知道,甚至比知乎大神的回答更完整、更精妙?
4、30元大致可以买一本书,也可以选择付费“偷听”30条语音回答,那个价值大?更有意义?
5、“分答”真的是一个“学知识”的地方?
究竟如何认识“分答”现象?瀚哥继续带着你思考一些或许你没有想过的问题。
一、娱乐
人是天生爱玩的。从一生下来,到慢慢老去,对趣味性的追求可谓“矢志不渝”。好不好玩,是人们是否接受某一事物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比如喜欢读正史的人很少,但是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的人很多。
甚至很多时候,人们只在意某个东西好不好玩,并不在意它有什么意义。比如《愤怒的小鸟》或《植物大战僵尸》,最大的意义就是打发时间,或美其名曰减轻焦虑。
“分答”之所以火,并不是因为“分答”上的“知识”比其他地方的知识更有含金量,而是因为“好玩”。
二、利诱
“分答”,或许改名为“分钱”更贴切。
提问者的问题一旦被网红回应,那么要将“偷听”受益分一半,这个诱惑还是蛮大的。这至少产生了三个后果:
一是回答者会尽量挑那些更能引诱大家来付费“偷听”的提问,而不是选择有实际疑问或困难的问题。
二是提问者绞尽脑汁找毁三观的、离奇的问题来问,而不是有什么实际诉求。
三是有人“组团”,自己或者找水军来“捏造”问答,赚取“偷听”者的钱。据说已经有很多人这样干了,利用分答“创作”一套问答来挣屌丝的钱。
三、枕头
“瞌睡,就给你个枕头”。这是一个商业逻辑。
就在大家都惊呼IP经济、网红经济来了的时候,上赶着去打造IP、打造网红的时候,聪明人只是后撤一步,给你们提供这么个消费粉丝的渠道和平台,让你们有更多机会去尽情消费粉丝。说白了就是:网红挣的是粉丝的钱,分答挣的是网红的钱。
经常看瀚哥文章的人应该知道,今天说的“枕头”,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另一种说法。
总之就是不要看见别人开加油站赚钱,你也开一家加油站。详细论述可参考《独家观察|创业潮:创业比打工好在哪里?》(直接点击进入)
分答上,赚钱最多的居然是王思聪,最火爆的问答居然是什么“啪啪啪的姿势”“讲一个黄段子”等等,可想而知这是个什么地方。
最让瀚哥感觉不好的地方是,
广大网民捐出一个个1块钱,来供养已经大富大贵的各位网红,获取了一些并无多大意义的唠叨。
分答是另一个中国股市吗?财富再分配的工具?让有钱的人更有钱?难怪有人撰文称《值乎PK分答,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文化人耍流氓》(引用别人的文章,烦请自行搜索)
亦或许,你本就是冲着娱乐来的,才没有把所谓“知识分享”当回事。
有钱任性,还请自便。
还记得《《罗辑思维》越来越像中央电视台了 - 简书》吗?
有人说,瀚哥你怎么总是在批判啊,就像个喷子似的。
我确实想骂脏话,不过绝不是在文章里,而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讲不出道理的骂脏话,那才是喷。瀚哥不屑于做那样的事。每篇文章的费力剖析,是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晰地看到所谓赚钱背后的逻辑,为大家提供多一种的思考进路。再次声明,一家之言,不尽周全,欢迎批评。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吾心足矣。
只是,中国经济靠这些个网红、IP,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么?真心不看好。大家都飞蛾扑火搬追逐这些,最后受害的还是大家。
还好,如今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速率越来越快了,也有人说现在的“韭菜”比以前更难“割”了。瀚哥在《《罗辑思维》越来越像中央电视台了 - 简书》文中提到的商业逻辑应该很快会呈现出来。不过切记,这不是为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准备的。
你是我在等的人吗?
请看《你看到了什么? - 简书》
“读书不为稻粱谋,但开风气不为师。”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