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部话剧之前,看过央视对《盗墓笔记》主创团队的一个访谈,导演刘方祺说自己做的是粉丝话剧,即什么样子的戏剧比较容易吸粉,就做什么剧。《盗墓笔记》小说本身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铁杆粉,做成话剧,一百个粉丝中只要有一个人进入剧场,观众就相当可观了。这种从市场角度来做话剧的做法,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将血尸、地下王宫这类惊悚魔幻的元素在几十平米的舞台上展现,我觉得对主创团队来说着实是个挑战。好在整场话剧看下来,确实感受到了主创团队诚意。
一方面,话剧剧本的改编里融合了当下许多流行语和笑点,可谓是豪言壮语与逗比段子齐飞,一句“我是要成为盗墓王的男人”想必让很多80,90会心一笑,许多抱着紧张心态来看惊悚话剧的观众一定意外收获了不少趣味感。这样的一个笑料不时抖的剧本改编方式也确实是市场角度出发的结果,因此,可以说《盗墓笔记》话剧版是一部时尚诙谐迎合了年轻人口味的话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话剧的现场呈现,和其他话剧不同,《盗墓笔记》呈现的是一种华丽魔幻感。灯光、音效和特效的配合非常棒,现场观剧的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在游戏里打怪升级的奇妙感受。如果类比成电影,那么《盗墓笔记》可以算是高成本大片类型的了。
看过小说的人再来看话剧版肯定会有一个对比,一千人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吴邪小哥和三叔也都各有特点。在我看来,话剧版的《盗墓笔记》除了三叔意外的年轻与强壮,角色诠释都很贴切,头脑灵活但无技术可言的吴邪、神秘冷静线条紧绷的张起灵、精明狡猾心思细腻的三叔、身手不凡自称北派摸金校尉王胖子还有个性沉稳办事得力的潘子,都没有违和感。毕竟,小哥张起灵往那一站就已经自动俘获女观众的喝彩了,不信你听听最后谢幕时全场的喝彩。
看完话剧版《盗墓笔记》,在风雨交加的归途里细细回味,也许就有人对历史、对考古产生了兴趣,周末就选择去博物馆逛一逛,去书店买两本历史书籍读一读,我觉得这是除了感官刺激外这场话剧给我们的最大意义。最后,感谢张家港城事组织观剧团观剧,感谢保利剧院举办这次戏剧节,希望张家港话剧节能和乌镇戏剧节一样越办越好,为港城人民带来更多有意思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