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毕业季,最忧愁的好像不是毕业生而是老师和公司企业。学生们希望有更多学习和晋升的机会,最直接的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完成,老师们则更多希望孩子们早些就业,恐怕一毕业就失业。
面对不同院系的毕业率升学率,老师愁,学生也愁。985,211高校对普通院校伸出橄榄枝的机会越来越少,机会和选择越来越掌握在少数精英派手中,推免生,夏令营,源源不断的向985,211高校学生打开绿色通道,知识的掌握权和选择权都在慢慢收紧。所谓的“上学无用论”只是拿来欺骗普通阶层或者普通家庭的借口。今天大略读了丹尼尔的《大学潜规则》是美国大学里面能读好大学的只是那些上层社会人士的后代,即使他们成绩很差,因为上代人的恩荫也可以进去。那么反观中国呢?
高考是命运转折的捷径。如果有能力又热爱学习和研究,初中的时候就要广泛阅读好好努力,同样考进好的大学是一个展开视野的好路径。是对未来的选择和交友乃至未来道路选择都影响深久。
因为高考的失利或者志愿填报的问题,很多人选择考研,一群人认为是为了继续研究,一些人是为了弥补遗憾,更多的大概是为了更好的平台就业。但现实是,好大学对研究生本科出身的缩紧,里面掺杂了更多的个人喜好和偏见。大多求学者对知识的渴望远远超过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只是为了混日子逃避就业。另一方面,真真正正要做学问的人为何如此看中出身?
出身只是一个人无法改变的选择,后天的努力与改变才是应该看中的因素。如若今日,大家把出身把本科看得如此真切,那么这个又和当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有何区别?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有些工作完全没有必要需要太高学历,或者说,有些工作更多靠技术说话,但是当下,真正培育技术性的技校又有几人?很多都是拿着国家的钱抱着幌子,有些时候,政府部门明明知道,这个多余的程序完全可以不存在,但是为了书面啥的准确性,就变成了硬性条件。如若是这样,那么平时多突击检查,或者多次暗访那么这种必要的条件,存在的价值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全社会的躁动,多为钱折磨。赚取的经济利益是估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家庭中也是如此,否则有时候连至亲至爱的人都变得疯狂。
我在思考,我们上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找到一份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