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心事付风雨,秦淮河岸谁人唱”一首中国风歌曲江南调的歌词中这样写道。
对于南京城的印象或多或少是沉醉在一派迷蒙之中,春日杨柳初芽,夏日梅子落时迷茫的雨水,短暂的秋日里算是有了些许晴空万里可又瞬间迷蒙在了满城幽幽而来的桂香中,冬日里暖阳还是常常和着迷蒙的雾气洒向浅冻的土地。
十里秦淮的浆声恰如其氛的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气质。有些许桨声带来的一丝江南的柔情缠绵,也有那盏盏花灯伴着繁华绚烂下的一丝忧愁伤感,灯罩里映照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布衣百姓、亦或是贩夫宅妇。
今天,正好和着春风的夜晚,细雨微凉,看一出《风雨秦淮》再应景不过了。人生需要解锁不同的自己,那么,看一出话剧,体会秦淮河畔的爱恨交织、感受舞台近距离的震撼。
全局的开篇是从枪声开始,而年代以及政权的更迭则显现在马警官送来的旗帜上。第一次在现场观看话剧演出,心情还是蛮激动的,音响的效果相当不错、舞台情景布置也十分应景,每个演员也都很卖力,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是那样自然流畅。每一幕场景都牵引着你融入他们,融入戏中,跟随着他们去经历1927-1949年间民国餐馆“福兴园”的兴盛衰落,去品味爱与恨、善与恶、希望与光明交织的人生五味。
有余,是整个话剧的主角。他是一个孤儿,被福兴园的黄掌柜收养并视为己出。全剧中,从最初出场时的绿色长褂配红马甲到绿色长褂,到翠绿色绣花长褂配橘色马甲,到长袍。服饰的变化也体现着他的成长——刚开始的年轻气盛、朝气蓬勃、敢于与权贵、恶势力斗争到逐渐妥协。同时,他的形体语言在25年的跨度中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从枪杀胡阿喜、接待各种食客的出彩表演中,可见他情感饱满、张力十足。全剧中,有余对妹妹静娴的爱,沉默中饱含着伟大,让我不经想起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
黄明善,是福兴园的掌柜,带着生意人的圆滑,性格中隐忍的一面也在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圆滑体现在他可以熟络的周旋于各色来往食客中,从与马警官关于时政的聊天中也可知此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圆滑事故。然而,其性格也因了他的圆滑而学会了忍,却是没有原则的忍让。比如,胡阿喜第一次来福兴园,要求吃白食,指着他破口大骂;比如胡阿喜拉着二掌柜抽大烟,拿着一张字据来讨债时,他也咬牙忍了;比如胡阿喜给日本人报信逃到福兴园被抓,要被枪毙时,他却给胡阿喜做保人……所以,他真的是没有原则的忍让。每一次被欺压,当有余冲出去反抗时,他总会大喊:“回来,这些人我们惹不起,忍忍就过去了”而这种没有原则的忍让,也让胡阿喜得寸进尺,使福兴园一次次陷入危机。
除了圆滑与忍耐,黄掌柜也是善良的。但他的这种善良也折射出了中国家长制下老一辈的迂腐与顽固,比如在日军攻城之际,不听所有人劝告,拒绝去安全区、死守福兴园。
允达,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报馆。西裤配长袍,搭配风衣和长围巾,从服饰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同。纵观全剧,他的戏份不多,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敢于揭露真相、敢于抗争,有知识份子的耿直,理解儿子的的做法,不似黄掌柜那般圆滑世故,也正因为如此,死在了自己笔下——由于言辞犀利、揭露真相被日本人枪杀。
少武,是静娴最爱的大表哥。他考上了黄埔军校当了一名军人,后来战死沙场。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的时候,却跑回来上演了本剧最后一幕的狗血剧情。或许再好的作品都免不了落入一丝俗套吧。本是与黄掌柜的女儿青梅竹马,奈何战死沙场。静娴去教堂做了修女,而他却跑来跟有余告别,偏偏遇到掉头回来的静娴。于是,画风一转,琼瑶阿姨的言情剧便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二掌柜,也是本剧中很出彩的人物。手里举这个茶壶,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抽大烟被追回来时抱着黄掌柜的大腿吓破胆的样子;以及最后一幕中当有余将自家大米送给陆少时的恨不成钢、咬牙切齿,将公子哥的纨绔上演的惟妙惟肖。还有其着装的变化,都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
陆少,从最初的绫罗绸缎到最后的粗布麻衣;从拿着祖传菜谱向有余换钱吃香喝辣到最终家里揭不开锅,求着有余用菜谱换米。可知其家道的中落,更塑造出一个挥霍家产的落魄败家子形象。
七太,红门中人,应该算是当时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强大的气场。尤其是那段被告发给抗日军送药品而被抓时的不卑不亢,也从侧面反映出她是乱世之中支持抗日、保家卫国的先讲人士。而剧中她与小茉莉的主仆情谊也很戳人泪点。
马警官,不论政府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动荡,马警官始终是马警官,此人不凡!每次他出场时都会要求挂旗子,而这旗子也恰恰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他爱吃鸭屁股,并称其为松脂香,而福兴园也会在每一幕中都送他一份。从黄掌柜到有余、从大包到小包,无不体现着时代的更迭。
胡阿喜,可谓是一个坏到骨髓的家伙,是福兴园前账房的独子。他恰到好处的抓住黄掌柜性格中的隐忍与善良,得寸进尺、恩将仇报。拉二掌柜抽大烟、逼黄掌柜还钱;日军占领南京时做了日本人走狗,还想从福兴园中抽成……最终死在了有余的枪下。
静娴,黄掌柜的独生女。在女校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倡导恋爱自由、信仰基督、钟情于大表哥,却由于时局动荡,终究孑然一身,却始终辜负了有余。但最后一幕中,她盼回了少武,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还有那个日本人山井。第一幕时,他与允达、七太一起来到福兴园。当时的南京城还是一派祥和景象,而山井也是允达他们的好友。时过境迁,日军攻占了南京城,就连汉奸都嚣张跋扈、欺负中国人的时代里,虽然山井劝允达为保性命收敛言辞遭到了允达的厌恶,但是他还是说因为自己的国家伤害了中国人而愧对自己的中国朋友,所以选择离开中国回日本。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被他们大日本帝国洗脑的有良知的日本人。因此,对他产生了几丝好感。
当然了,除了这些主角,像二掌柜的媳妇、允达的夫人等等一些配角的表演也是相当出彩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话剧落幕,此时的我也陷入了沉思。钦慕允达的铮铮铁骨;惊叹有余对静娴、静娴对大表哥的浓浓爱意;可怜又可恨黄掌柜的世故与隐忍;被七太浑身所散发的贵族气质和强大的气场所折服;也终究感受了一番秦淮河畔老南京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