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上有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长大,或者说成熟,是瞬间的事吗?或许是,因为就在一瞬间,你觉得自己又成熟了一些。但又或许不是,因为你也会经历一些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学了多少知识技能,总要一些人生必备的课题要面对,这些课题无人替代,必须自己亲自去体验,体验百般滋味。
比如,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少有人走的路里》开篇第一句,多么触目惊心的话啊,但是我真的理解这句话吗?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然而,大部分却不愿正视它。”
我就是那个大部分人。
人生苦难重重,意味着哪怕你一切都做对了,还是会面临不如意,而且是十之八九。只是每个人的不如意不同罢了。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里面爬满了虱子。才情如张爱玲,都有那么多的虱子,何况你我呢。这不是消极,这是事实。
当面对不如意的时候,我常忍不住想,肯定是哪个地方出错了,不然怎么会这样呢?情况应该更好才对。世界上就没有“应该“。
越早明白这个世界的不如意,并习惯不如意,习惯主动解决不如意,习惯享受由此带来的深刻快乐,越好。能不能接纳当前的不如意,是成熟的分界线。
不能接受瑕疵,就不愿意主动想办法解决。工作不如意,换工作。婚姻不如意,换配偶。换当然没问题,但换来换去,还是会有不如意,难道一直换下去吗?这叫逃避。舍得舍得,就是因为总会不如意,你只能舍一件,才能得一样。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正视生活的苦难?有人说童年是美味,青年是甘味,中年是苦味,老年是涩味。美味和甘味或许是一种认为制造的幻境,因为还年少,没有与世界发生碰撞。你没有索求什么,也不用付出什么,自然体会不了求而不得的苦。
习惯不如意的生活,因为这是常态。
习惯付出迟迟得不到回报,因为这是常态。
习惯主动做点什么,因为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习惯质疑自己,头脑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因为自己的想法常常是片面的,我们需要更多看世界的角度。
既然无论怎么努力,都会不如意,那么努力的意义又在哪里?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照顾好自己,帮帮别人,这或许就是有幸来世间走一趟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