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套有个节目“等着我”,是个寻亲节目,伟大圣母倪萍同志主持。期期撕心,周周裂肺,普通人的痛苦累积起来能令日月无光,江河凝固---实在是不忍看,不敢看,不愿经常看!
偶尔看个一两期,泪眼之中突然觉得主持人怎么如此的面目可憎?展现个人一生的痛苦于万千陌生人面前,以此换取一个渺茫的结束痛苦的希望,这自然没有人有资格说什么;可是节目组和主持人在这里面是什么角色?真当自己是圣母了不成?是在舞台上撒播光明和希望的真神了?
试想想这每期节目都是怎么产生的吧:首先是选材。如此多的寻找亲人的故事,当然不可能个个都上,于是就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我小人之心胡乱猜测:第一标准是“戏剧性”,然后是“代表性”,再次是“正能量性”、“可行性”等等等等---打个不恰当比方,痛苦一字排开,倪萍选秀......
选好题材后就是制作,中央台制作班底雄厚,大批人各司其职,制片人与编剧协商出大的框架流程,再精雕细琢每个场景的侧重点,台词优化组合,争取让观众哭哭笑笑,又感又佩,失望与希望携手,伦理良知和法律正义齐飞……
假设一个人的痛苦是一团纠缠的粗胚,节目组的任务就是把这团粗胚炼制成闪耀的花瓶!这让我很不舒服!而当我想到这样的炼制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我更不舒服:为什么你们会让我觉得,你们是在持续消费别人的痛苦呢?
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很多:唤醒社会对寻找亲人的关注;实在的也帮助了不少身陷痛苦之中的人--虽然需要先参加你们的选秀。所以我不敢说自己反对这个节目,但是那股子“善之为善,是为不善”的味道,总是挥之不去--比如节目中为了增加戏剧性而设置的那扇门。
而对于主持人,我觉得人生的吊诡之一,是当一个人好一阵子的时候,大家拍手称赞;当一个人好一辈子的时候,大家不以为然。我想对于倪萍同志来说,她的内心也是崩溃和不理解的。那么为什么呢?因为不自然!人人都能好一阵子,无人可以好一辈子--这才是自然之道。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居然好了一辈子,那阴险如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