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我看完老师推荐的这篇文章后,觉得这句话可以说成“你的层次决定了你思考问题的方式”。跟雨馨老师学习后才了解人的思维可以分层次。而这层次可以像金字塔一样,依次从最底层到高层: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系统。
当老师提醒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层次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困惑我许久的一个问题。
那是儿子上八年级的时候,他十三四岁吧,一次他跟爷爷外出。回来后他爷爷反映的一件事让我苦恼和愤怒不已。大热的天,老爷俩只带了一瓶水和一包牛肉干。儿子自顾自地吃喝,竟没有让他爷爷吃喝一点。我当时是把儿子好一通数落。我和你爸都很孝顺的人,怎么把你培养成这样;你什么时候见过我们不尊敬你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老人说什么我们从不敢顶撞;家里有好吃的我们先让给老人,其次是孩子,尊老爱幼没有做给你看吗;你读了那么多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我在质问儿子的同时也是在反思自己。然而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学习了这一课,我才找到问题的根源,心里豁然开朗。
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缺乏爱心和耐心,总是对他简单的发号施令。当然我现在明白是自己不懂得爱,是自己感受不到爱,是自己没有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就像雨馨老师说的,孩子犯了错,打骂一通,还不允许他哭。作为母亲,我时常忽略孩子的感受,扼杀孩子许多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感受能力便麻木了。感受不到爱的人怎么可能爱他人。而我原先一直苦苦追寻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原来是因为我停留在环境的层次。我当时的彷徨,多么像一个身处地牢的人,四处寻找光明,却看不到一扇窗。人生的格局一变,奇迹就会出现。感谢雨馨老师为我推开一扇门,让我得以看见另一个层次,另一番风景。
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首先是因为我的行为出了问题。我的认识仅此而已。我对思维的那几个层次还不太了解,不知道自己站在金字塔的哪一层。暂且以为自己是到达了顶端。我希望孩子是有目标的,积极向上的;有爱心的人,爱自己爱他人。
那么作为妈妈,我能给孩子的是什么呢?首先我应该尊重我的老公,不要像以前一样在孩子面前抱怨他爸爸,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父亲的形象,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爱爸爸。让老大疼爱小宝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小宝的尊重,小宝现在时不时的会说“哥哥你好呀”,哥哥就会把她举高高,这让我很欣慰。老公因为点小事就训斥孩子的时候,我就悄声的提示他“你换一种方式试试”,而不是跟他当着孩子面吵。我想让自己努力的变成家庭的粘合剂,而不是挑起事端的战争分子。以往我管不了孩子的时候,会向老公告孩子的状,让他爸教训他,帮我出气。
看看以前的自己多无能,多讨厌。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坚持和雨馨老师同学们一起加油,坚持读书。作业无论如何是要交的,用行动给孩子做榜样,如果能提前完成作业就更好了,这是我下一个目标。另外,不忘爱自己。哄着小宝的时候,可以放着音乐做做瑜珈,虽然羡慕人家可以去瑜伽馆练习。
我现在思考问题,开始理性和感性交错权衡。比如老大高考的事很重要,但他未来的幸福也很重要。两者权衡的时候,我跟他说话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焦躁。再如,今晚的作业必须交很重要,小宝缠着我,我选择先哄她睡。
当我立足于改变自己,而不是抱怨他人的时候,竟然感觉世界变大了。家里的争吵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