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胸口闷闷的,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不过现在的我学会了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不是说只靠自己在那里钻牛角尖。因为我现在更多的是相信众人拾材火焰高,集大家的智慧,麻烦的事情也有解决的办法,所以相信大家,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喜悦与烦恼。就自己的早上的困惑,上班后看到姐妹们给我的留言,一边在听一边在做笔记,觉得真好,对于我说的每一项,她们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帮我逐条分析。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条。与大家共勉,在此,谢谢高能的姐妹们。
1.孩子有她最终想达到的目标,可从现在到达到目标这中间的过程到底该怎样?其实是应该有一个可操作的计划。如果孩子心理有目标,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先达成一个小的目标,是一垫脚就可以达到的。不是一个多大的目标,这样不至于让孩子望而却步。
2.孩子不做计划的一个原因就是内心逃避,怕失败,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怕面对失败的结果自己承受不了,同时也怕父母紧盯自己,因为制定计划而不一定能完成造成额外的压力。
3.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调整计划,因为外界的因素,人、事、物都在不断的改变,所以要及时调整。而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及时反馈成果,让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自己有成就感。
4.关于家长说的,让孩子早起的目的,其实在某种层面真的是有功利性的,而针对这种功利性,孩子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她会有排斥,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慢慢来。
5.比如孩子有时候会问我是否会嫌她烦?其实应该是以轻松玩笑的方式,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一味的迁就孩子,委屈自己,这样孩子的内心是会感知到的。而让孩子也把她内心所想,所知都放到桌面上,这样大家开诚布公,才知道彼此内心的真实想法。
6.孩子现在的有些行为,其实是曾经以前自己的教育模式后遗症,孩子为了满足家长内心的某种缺失,孩子便担当起修补工的工作。自己得学会反思,改变。
7.我们自己通过学习,我们的改变没有影响到孩子对我们看法的改变。我们没有把改变后的心让孩子知道,这是不是有时间上的差异存在。自己其实内心更多的是在意体制之内的教育,就解放科举方面自己还是没有做到完全的放下,其实在意就等于匮乏。
8.短期看成绩,中期看兴趣,长期看格局。当我们如果用长远的眼光看现在努力做的事,如孩子30岁40岁左右,那以她当时的眼界,格局,她的想法又会是怎样呢?这样想对我们是不是有更好的安慰,更好的心态。从容的做自己吧!
9.我们要先富足自己,内心感到自由自在,不是迁就,不是委屈自己,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是小心翼翼,刻意躲闪,当然也不是火山喷发似的。在这两者之间选择最适合于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模式。
10.如何表达我们的愤怒,借鉴非暴力沟通,还是要好好学习。
11.其实孩子还没有全然的去相信我会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她,而这是个时间的问题,所以我要学会等待。而在学习动力方面,孩子应该更多的是不想让我们失望,而不是她自发自主的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学习,这一点也要尝试引导孩子真正的为她自己想做的事去努力。那样才是真正的有内动力,无论做什么都会做好的。
当我写完这11条,我读了两遍,心中那块大石头在慢慢的消失掉了,就是这么神奇,做几次深呼吸,体会一下新鲜的空气在体内流动,感受宇宙中的能量,觉得自己又充满力量了。
感赏自己现在知道有问题就去找办法解决,借鉴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办法在和大家的分享,讨论中不经意间就会出现了;
学会投射,学会感赏,学会运用自己的内动力,学会向宇宙发出自己所想所要,也要学会接收给自己的所得,聚焦自己想要的一面,好的一面;
投射明天会更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