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八、九、十……”我掰着手指开始数距离上一次和父母通话隔了多少天,算起来差不多一个月了。无数次翻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准备拨过去,最后都以按返回键结束,真的没勇气打这个电话。
我不是不想给父母打电话,而是不敢打,我就是《奇葩说》里的辩手马薇薇说的那种人,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每次和父母通话撑死不过三分钟。
我为什么不给他们主动打电话?我想想了我和父母每次通话的内容,似乎都是说“你们吃饭了吗?吃完饭你们下楼走走啊。”他们回答说“我们知道,倒是你,自己要注意天气变化,下雨记得加衣服,小心着凉”。
难道除了这些必要的问候关心就再也找不出话题来聊了?以至于电话里会出现双方都沉默的尴尬局面,最后只好说“爸妈,如果你们没事的话我就挂断,你们自己注意身体,至于我尽管放心好了”,这些话说完,他们真的就能放心吗?答案是不见得吧。
如今我们在外面读书也好工作也罢,常常不在父母身边,电话就成了重要的联系方式,一种报平安,一种尽孝的体现。今天晚上,我很庆幸在喜马拉雅听了马薇薇的一席话,从而觉得真的应该主动打个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很好,同时很想他们。
为了少些无话可讲的尴尬局面,打电话也是要做功课的,给父母打电话要做到三个心:让他们安心、舒心、开心。
首先,让父母安心。我们不在父母身边,他们看不见我们的音容笑貌,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总想知道我们是否按时吃饭,是否早点儿睡觉少熬夜,有没有感冒等等问题,都是他们关心的,如果我们不告诉他们我们的近况,他们一定会因为担心我们而寝食难安,甚至想东想西脑补出很多不好的画面。
所以要在打电话的时候主动告诉他们,目前我们都干了啥,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这里要注意,最好都说些细节,比如说中饭吃的啥,好不好吃?如果不好吃,可以说想念家里的菜了,顺便哄哄妈妈开心嘛,好吃的话也正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吃的开心,他们知道后也多点安心,或者说最近天气怎么样,温度多少度,我们穿了几件衣服,一点儿都不冷,差点儿热出汗了,准备明日买个风扇,让他们知道我们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从生活中的细节让他们安心。
其次,要让他们舒心。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他们的角色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所以当我们请教他们一些问题,或者让他们做一些事儿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抱怨我们事儿多,还会非常乐意去做,比如小时候他们会主动帮我们拎一下书包,给我们擦擦鼻涕,时常做一些小事儿来保护关心我们。
所以要在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让他们找回他们作为父母的被需求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制造一些“小麻烦”,比如:我们可以打电话问妈妈,糖醋排骨的具体加几勺糖,袜子怎么洗得更白,上次我们推荐给她追的剧有没有剧终;还可以问问爸爸,最近拜托他帮忙照看的盆栽有没有记得浇水,最近的球赛哪方赢了,让他教教我们怎么在下棋的时候布局。一些小事情,让他们觉得我们离不开他们,我们依赖他们,他们心里感到很舒服。
最后,要让父母开心。这世界上,没有哪位家长是不愿意听到孩子的好消息吧?父母以我们为骄傲,我们优秀,他们会由衷的感到开心,认为孩子上进有追求,没有过混吃混喝的日子。比如,小时候我们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开心得要奖励我们新玩具,甚至跑去和邻居讲了一个星期,每次都笑得合不拢嘴。
所以,在和父母通话的时候,要适当的报喜,他们会因为我们的优秀而感到开心,比如还在念书的同学可以这样说,自己正在准备复习周的考试,觉得这个学期不会挂科,说不定还能取得个好成绩,已经上班的人可以讲,这个月上班从未迟到,而且业绩不错,老板为此还特意夸奖了我,同事们也都称赞了我的优异表现,甚至有人请我吃饭让我给他们传授经验呢。在父母面前,我们可以不用那么低调,但是注意不能过分夸张,比如说获得诺贝尔奖之类不切实际的吹牛就反而不真诚了,一些小的成就,好的表现,细微的进步就足够可以让父母咧开嘴开心的笑笑了。
父母这个角色不容易,或许在我们成为父母之前都无法真正体会这句话的道理,他们一辈子,为儿为女操心不断,也付出了很多你看得见的和你看不见的,我自己是此生都没办法完全回报他们了,所以何必在他们面前表现得那么小气吝啬,那么何不多打一个电话,多和他们说说话?
不忙的时候,记得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让他们安心、舒心、开心。我们才能放心地在外面读书打拼,不要像我一样认为我们和父母没话讲,其实只要我们多一些用心,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