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这个词,对我很新鲜。一直认为这是记者的专属。而今年听说很多牛人通过采访他人来学习经验、收集写作素材,感觉很厉害。虽然这不失为进步的好方法,但是于己,还是觉得难以执行。这或许因为多少有些“社交恐惧症”吧。
很多情节的发展,始于刻意为之。为了完成作业,我今天进行了“采访”。这是“主动”送上门的采访对象。如此说来,我又是一个被动的采访者了。
姑娘小月,是个刚入职半年的鲜嫩小编。因为我之前的一篇关于恋爱话题的文章《你相信世界上有真正的爱情吗?》有些相似的感受让我们产生了某种共鸣,所以我俩顺利勾搭在了一起。
从父母着急我们找对象谈起,聊到跟最亲密的家人可以从一个话题扯开到另一个话题,但也会对亲密关系缺乏耐心。从蔡依林分手,聊到爱情也需要共同成长才能发展下去。从日剧《最完美的离婚》,谈到那些生活中的琐碎或许正是爱的一种呈现。还是日剧,从《重版出来》,小月给我介绍了于我而言神秘的编辑工作与电视剧中的相似之处。
好神奇!结交一个新朋友,就这样实现了。原本陌生的两个女生,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冥冥中有一段奇妙的缘分在牵连。不同的职业和生活环境,却发现有相似的爱好和相仿的境遇。出于相似的性格又导致现在催婚的窘迫(主要是我)。而小月同学,因为阴差阳错原本要采访我,却加了另一位远在东北的朋友,因而多了一个接触有趣思想的机会。
人,双脚着地。任何脱离地心的举动都会给内心造成焦虑和不安。未知是动荡,于是我们寻求安稳。要找一个羁绊一生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要有一栋房子,最好有一个小孩。这样,一生似乎不愁吃穿、冷暖。所以人的大脑适应“习惯”,渐渐我们就被装进“套子”。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套子”。即使不钻出头换气,日子也还是会“咻”的一下过去吧。
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会慢慢适应这个节奏。不跟别人接触,就会越来越孤立自己。我发现“闭门造车”这个词是很容易实践的。在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怕自己表现的不够有趣,害怕接不上话时的尴尬,也担心对方是个无聊的人,只能靠赔笑来礼貌性来往。所以更容易习惯独来独往。一个不够开放的人生,就会屏蔽许多的可能。
相反,今天有幸遇到一个初次网约就视频的妹子。聊天中自然的搭话,顺其自然地说到相同的兴趣点,相似的烦恼和各自的快乐。两个人的生命就这样奇妙的产生链接。
陌生人、未知数,虽然像是程式化的问候,但我心真诚,请“初次见面,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