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杂谈
我的结论是,选择并不那么重要,行动才最重要。为什么?因为在机会这么多的现代,并没有什么太坏的选择。而在信息如此泛滥的年代,碎片化的知识却阻碍了人的行动。
这个对选择新的理解让我发现了以前思考的以偏概全,比如,读研究生没什么用很容易浪费时间;读文科不好;进XX行业不好;去XX企业不好。像上述这些举例,也是我经常听到别人说的,是经常在网上讨论的。但当明白选择的作用被我们高估后,我发现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是缺乏深入思考的,是以偏概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并不一样,而这些说法则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工作比读研确实更可能获得更多经验,但读研一定是浪费时间么?因人而异啊,对有些人来说读研可能使他眼界更开阔,让他深入钻研。读文科就一定不好吗?很多文科生在社会上也混的很好,而且他们在校园可能读的书更多,他们想象力也可能更丰富。进入夕阳行业一定特别糟糕吗?于是就要问了,那个行业真的就是夕阳行业吗,而在夕阳行业就真的没机会吗,很多人反而在所谓的夕阳行业中找到了机会,至少他们过的并不差。很多我们所谓的差的选择,只是看上去相对差的选择,在与个人特质结合之前并没有什么意义。在物资丰富的当代,即使是差的选择里也蕴含丰富的机遇。
确实社会存在趋势,行业存在趋势,我们顺势而行往往更省力。但我发现,我们错误的将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做选择上,反而在行动上踌躇不前。我在入职半年中提过两次辞职,第一次是在入职两个月后,那一次做决定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第二次辞职是在十二月份的时候,那次,我想了很多,做了决定,许下了决心,想着辞职后的自己要如何如何努力。但是,当真的辞职后,辞职的种种利弊考量都已过去,你还是自己,唯一变化的就是自己没有了工作,有了很多空余时间。并且我面临的不再是选择,而是行动。
将自己从选择中抽出来,回到行动的现实并不容易,因为选择给人希望,给人幻想,就像赌博投机一样,让你上瘾,让你觉得前方可能很美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容易被“披了一层薄纱”(可能是厚厚的纱)的东西迷惑。当强将自己拉扯到行动的现实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好的选择对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你依旧有很多竞争者,依旧要与懒惰斗争,依旧很无知。最重要的是,好的选择并不会让你一下过上理想的生活,你依旧要非常努力,甚至更努力。你会发现自己要学的是那么多,自己的时间又是那么少,你需要与焦虑作斗争,你需要与自己和平共处,需要与时间做朋友。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煎熬,你在不断让自己脱离舒适区。
克服这些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自己无知的事实,抛掉所有比较与过去,活在当下与未来,沉下心来点滴积累。李笑来一篇文章里提到他长期保持动力的秘诀。因为追求目标过程中难免与他人对比,他说,他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残疾人,既然是残疾人做得不好又怎样,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何况自己又不那么残,还可以做得更好。当时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能感同身受,但当我敲下这些文字,当我写下接受自己的无知的时候,我想到这不就是和他接受自己是个残疾人是同样的意思吗?获得成长并不只是智力与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成长就是这么不易。
所以,当我明白了我们容易给选择太多的权重后,我告诫自己,以后要尽快做决定,毕竟自己直觉并不太差,运气也还行。我的眼光要尽快放到行动上,这才是自我成长的主道。
这里关于选择,还可以涉及到我们对于搜索引擎的依赖,几个月前,我发现自己遇到问题开始习惯不由自主地到搜索引擎进行搜索,而且是长时间的搜索,而不自己思考。对于这个,我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同时,也发现自己花20%的时间可以获得80%的成果,但是却会继续花80%的时间来完成剩下的20%,这并不总是好的。这个涉及到2/8定律与时间管理,等我看了相关书籍再阐述自己的理解。所以列出以后的两篇文章。
1、从搜索中我们能获得什么-论搜索对思考的替代?
2、我该怎样花费我的时间?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