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把喝茶说成是吃茶,因为除了茶,还有茶食相配着,茶与茶食就像一对双胞胎,让茶客们宠爱和讲究。品茶吃茶食,是湖州人从祖上传下来的习惯,比较著名的茶食有玫瑰酥糖、牛皮糖、椒盐桃片、桔红糕、姑嫂饼等,而其中玫瑰酥糖、椒盐桃片、牛皮糖则被称为传统的茶食“三珍”,至今保留和使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茶学家——陆羽,据资料记载,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本身是湖北人,隐居江南时,在湖州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同时,他还将清丽的湖州视作生命里的“第二故乡”。
作为我国古老的产茶胜地之一,湖州有着丰富的茶道文化。在湖州方言里,喝茶是“吃茶”,光喝茶是不够的,还得配些点心,也就是“茶食”,用以调味和果腹。
湖州人的口味咸甜相济,体现在茶食上也是有咸有甜,不过大体上还是会偏甜一点。
比如玫瑰酥糖,外白中灰心子红,一入口,玫瑰酱的清香就弥漫于唇齿之间,甜润酥滑的口感令人一吃难忘。牛皮糖外部裹满白芝麻,香甜诱人,吃起来更是嚼劲十足。椒盐桃片由糯米粉、黑芝麻、核桃肉等混合而成,片薄松脆,清香爽口。
这几样茶食由于选料讲究、做工精细,而被人们合称为“茶食三珍”。湖州人走亲访友、商贸往来,时常会以“茶食三珍”作为礼品相送。
说到茶食,就不得不提湖州本地的百年老字号“震远同”。据传在1840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年间,湖州菱湖镇人沈震远在当地开了一家茶食店,他的徒弟方幼时拜其为师,后继承店铺,迁址到骆驼桥畔,因感怀恩师,将店铺取名为“震远同”。
在如今的“震远同”新厂房内,我们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无菌操作车间,车间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中的工作。除了机械的切割流程外,绝大部分工艺依然保留着纯手工制作的形式,还可以见到质感温润的各种老工具。
接受我们采访的震远同员工施洪方先生尤其擅长玫瑰酥糖的制作。仿佛就三两下的工夫,七八道工序就在转瞬间完成了。我们的摄像机甚至都来不及捕捉他的动作,拍了一次又一次。
其他岗位的操作人员手上动作也是非常迅速,比如包装的,手指一阵翻飞,组装好的玫瑰酥糖就摞起了一叠。所谓手能生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现代人的审美去看,这些古老的茶食在外观上并未有多么出众,在缤纷缭乱的点心界,它们显得朴素而低调。很多食物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吃起来却很让人惊艳,这种反差也是非常有意思。
跟茶馆的老板娘聊天时,说起茶食,基本都绕不开“震远同”。当地人从小就是吃着他们家的茶食长大的,人们的印象通常都是从“我爷爷辈”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人们会寻着味道,寻找自己的归属。
所以说,传承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民以食为天,生活离不开吃吃喝喝,而吃喝本身又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尤其是饮食习惯,无需言传身教,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生活里的一部分。生活的内涵被食物充实,而人对食物的情感寄托使得食物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湖州人的生活,自然还是湖州人最懂。而我们,更像是旁观的记录者。看着他们吃茶聊天快乐惬意的样子,忍不住淡淡微笑。生活的某一种形态,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