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谈友谊》。他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更多的是尊重,是宽容、是理解、是支持、是祝福。
不与三观不同的人辩长短
合适的朋友圈子,并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而是你们可以互相接纳对方的世界,并可以从对方的世界中,去学习到你所要学习的部分。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但请你学会,相互尊重。
越长大越发现,真正高情商,让人舒服的人,是懂得尊重彼此三观的人。
知乎上有人说:
“虽然三观不同,但是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能说谁高谁低。
相互尊重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即便我不认同你,但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三观。”
不尊重别人三观的人,只能是一个井底之蛙,因为你一直活在你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真正谦卑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并且理解世界万物,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方式。
尊重他人的三观,而不去鄙视和辩解,有时候节省得利的还是你自己。
有一个经典故事:
有一个人问孔子的弟子,子贡:“一年到底有几季呀?”
弟子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
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在这个故事里,孔子的弟子和那个路过的客人明显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面对这样不同三观的人。
最好的做法是,只与同好争天下,如果盲目地去争辩,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的观点,何必又非要强求别人的认可呢。
即使三观不同,也能互相尊重
在节目《饭局的诱惑》上,毒舌女王金星曾坦白,自己曾和舞蹈家杨丽萍在节目中公然吵架,两人私下关系确实不好,不可能成为朋友。
但金星也表示自己非常欣赏和尊重杨丽萍对舞蹈的“匠人之心”,认为她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艺术家,舞蹈简直不能更美。
只是两人都太有个性,对生活的理念也不同,很难成为朋友,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彼此尊重、欣赏并共事。
最好的关系,未必是我们一起都喜欢研究一本书,一部电影。
最好的关系,也可以是我在床前安静的看书,你在电脑前忘我地玩游戏,我不会鄙视你的游戏,你也偶尔会来看看我最近在看什么书。
偶尔不同却又相互尊重,这样恰如其分的距离感,刚好可以为我们的感情加分。
有一个朋友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家境优渥,学识渊博,最关键的优点是,包容心强,愿意接受和包容别人的三观。也许因为他经常周游世界各地,见识过不同的人,拥有丰富的阅历。
让我想起同时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答案是这样说的: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遇到三观不同的人,懂得尊重和接受,显示的是你的胸襟是你的智慧,也是你的包容。
而这些,也恰恰是决定了你生命中所有关系的质量。
我之前因为所受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用固有思维看待问题。
是朋友教会我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多样的观点。
那些因为三观不同不能在一起的两个人,不管是伴侣还是朋友,无非都是彼此都不尊重对方三观的人。
每个人都要珍惜那些真正尊重你三观的朋友,或许你分享的书籍她并不感兴趣,可是因为爱你,她愿意倾听你的开心,并且不泼你的冷水。
交友之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交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做事尽量减少差错;宽以待人,便是对人要宽厚容让、和气、大度。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章惇,后来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章惇正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
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章惇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安慰章惇的老母亲,并对他儿子说过去的就别提,多想想将来云云。可想而知,苏东坡如此大度,章惇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东坡心存感激。
苏东坡的胸怀就是比一般的人宽广,对一个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在他落难时,还能尽朋友之责。人们常将一句古谚写成“无毒不丈夫”,其实其全貌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好像没有基石就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那么尊重从何开始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尊重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做他人的朋友也意味着做自己的朋友。自尊自爱是件有益的事,希望人们自爱。懂得自爱的人往往关心自己,这不仅是在交际中的重要之事,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之事。
有了自尊自爱,也就懂得了尊重朋友,尤其是你们出现意见分歧时。友情的价值全在于互相尊重对方,也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独创性。
双方掩饰自己而保持表面的一团和气,这样的友情对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合而不同”,双方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越发相互信赖、长久,相互尊敬,建立真正的友情。
卢思浩说,朋友之间自然是无话不谈,但每个人都有别人不想碰的雷区,这跟两个人感情深厚与否无关。
事实上就是因为是朋友,才能知道哪些会戳到对方哪些不会,才会更清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拿来开玩笑。
友情状态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刨根究底不逼迫对方,能相互吐槽但不戳着对方的痛处不放。
相互尊重不是遮羞布,而是人获得愉悦最基本的基石。一个人可以挨过很多事情,但最难挨的是最亲近的人的攻击。我们的感情再好,离得再近也要相互尊重,这是人最大的善意和最难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