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乌托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这个社会真的能达到一个理想国的状态吗?
无论是孔子在《大道之行也》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或是陶渊明《桃花源》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或是《乌托邦》中的理想岛屿,社会发展到最后真的能到达这个状态吗?
我一直觉得是不可以的,如果社会真的那么平和,还会发展吗?一个平和安详的社会 没有欲望 没有悲伤 没有竞争,社会需要怎样在这个状态中发展呢,那个理想的世界就好像是一个没有问题的世界,可是社会确实一个问题制造机,永远都是发现问题再去解决。
比起一个梦幻的理想国,我更倾向于相信社会会在发展中越来越好,越来越趋向于完美 却永远都不可能完美,总有那么一个缺口等待人们去弥补,却补也补不完。它就好像数学中的极限,语文中的“人无完人”,一直在追求极限的过程中,可是永远也无法到达。
乌托邦就是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明明离你很近,可是我却永远被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