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83 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拖延是“内因”时间强盗最常见(多数人公认)的形式。对一些人而言,拖延很常见,“今天事明天做”;对另一些人而言,拖延犹如唠叨的岳母,每周末都来却不停止。
我们为什么要拖延?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通常让至关重要的事排在无关紧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项特定的重任让人不愉快。一些人很讨厌平衡收支以及安排充实的生活,例如:填写每月清单、缴税、结识新朋友、发言讲话、答复邮件、倒垃圾、看牙医、做锻炼等。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们离开“安逸区”。对于不愉快的任务,我们通常会推迟。但是如果我们推迟它们,让事件控制我们,我们的效率会降低,从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这种降低趋势的唯一途径是控制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即便他们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的建议:
• 设立最后期限,这会带来本没有的紧迫感。
•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这样做你便会期待更舒适的任务并每日获得成就感
• 将任务游戏化,有效地将无味的任务变得有趣。
• 设立奖励,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务。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拖延症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常常因为贪恋“舒适区”而将不太喜欢的事不断往后推去做,不管它重不重要,这将会影响我们的办事效率,也会降低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我们应该避免这种降低趋势,控制生活中拖延的行为。
Why:我们成长就要勇于跳出舒适区,克服拖延症,提高办事效率,不因这些事情影响我们的进步。
How:克服拖延症的方法有:
一、设立最后期限,(我今晚10点前要完成洗衣服和打游戏)
二、先做不愉快的事,(今天吃过晚饭后,先把衣服洗干净,剩余的时间就可以很愉快的打游戏了)
三、将任务游戏化,有效地将无味的任务变得有趣。(我可以边洗衣服边听音乐,一首歌曲洗俩件衣服,这样就能在享受音乐的过程当中完成任务。)
四、设立奖励奖励。(洗完衣服后给自己削一个苹果,作为奖励。)
Why:克服拖延症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完成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Where:我们在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动计划时,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节省更多有限的时间,就要克服拖延症,进而提高办事效率。
【A1关联经验】
2019年9月份,领导交代我做一个尘肺病调查任务,大概任务是根据上级部门给的辖区尘肺病患者名单,要求两个月的时间做完入户调查。可是因为上级给的患者名单只有姓名性别,没有年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调查工作推进会很困难。为此我就把这项工作抛在脑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做。在11月中旬领导问工作进度时,我才恍然发现工作还没有开展。领导当时很生气,当下就批评了我。反思这件事情的经过,我当时应该及时制定入户调查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跟领导沟通协商,而不是拖延一个多月领导提起时才发现自己还没开始做工作。这件事情不但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也影响了我科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A2规划应用】
目标:明天下午15:00之前,完成明天额定的三份流调任务,而不是将工作任务拖延至晚上。
行动:
一、设置最后期限:明天下午15:00前完成当日流调任务。
二、先做不愉快的事:流调工作最难做的是追溯患者发病前14天的行程。
我先用一上午的时间分别打电话追溯患者发病前14天的行程,并按时间顺序将行动轨迹,接触人员,接触方式画好思维导图。
下午一点至三点再根据思维导图撰写出流调报告(撰写报告相对简单)。
三、将任务游戏化:每追溯完一份患者行程,我就用10分钟的时间,在唱吧app录一首自己喜欢的歌,这样使工作变得更有趣。
四、设立奖励奖励:如果我明天下午三点前能完成当日的流调任务,那么我就奖励自己打一局王者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