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于1926年3月。当时党内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一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
为了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结成真正的同盟。文中依次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以及游民无产者的情况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对于革命的态度的,作了分析。
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我们的阵线。”
现在,我们往回看,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分析、这样的结论浅显且清晰,并无大的难度。但若置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从大的时代格局中跳脱出来将中国的社会阶层拎出来、理清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以分析人心来看民心取向,同样需要气量、格局和知识。
另外,从文中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民智未开,尚以活下去为生活目标。这样的社情令人唏嘘,感慨当时世事艰辛,也感现在生活之得来不易。
上述仅是个人的浅薄观点,尚有很多不足,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