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的十二月底,我在扬州参加了一场考试。考试为期两天,我与另外两名考生在这两天里“革命友谊”急剧升温。
三个女生,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城市书房复习备考。
城市书房不大,一百平米左右,只相当于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普通阅览室大小。内部藏书也不多,装修却精致温馨,姑且对得起“书房”二字。
偶然下班回住处的路上,看见路上标着“城市书房”字样的指示牌,就是一直不知道“真身”在哪里。
后来,在我煞费心思寻找复习场所的时候,又想起了那个城市书房,决定去实地考察一番。
于是在一个下着中雨的中午,我有来到了写有“城市书房”的指示牌下,哦,顺着四个大字下的指示箭头一看,原来城市书房就在与指示牌一条人行道之隔的对面,这外观实在是“低调”。
02
在书房入口的玻璃门外徘徊了很久,看到别人进出是刷门卡的,正犹豫着我要怎么进去,她从里面走出来了。大概是我的来回徘徊吸引了她的注意,她问明我的来意,便领着我进去随意参观,唯一的要求就是“尽量保持安静”。
她年纪五十五岁左右,不高,瘦削,眼窝凹陷以至眼神看起来十分深邃,每一缕头发都光光洁洁地向后梳起,挽成一个小髻,穿着一身黑衣,有点严肃,有点冷酷。
但她的举止确实很优雅,神似《绯闻女孩》里的Lily,直觉推断,她应该是书房的管理员。 跟我交代完毕之后,她离开了,径直走向书房角落的一个储物间。
大概二十几步我就逛完了书房,并且有意在此处长期复习,便寻摸着要办一个书房的出入卡,想向她咨询一下具体事项。便也走向那个储物间。
她正在吃午饭,应该是从家里带来的便当。见我不打招呼就闯进来,不等我开口说话,先说:“有什么事到外面(阅览室)谈。”并指了指手里的饭盒,我便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在她的指导下我顺利办好了出入卡,离开书房的那一刻,觉得她酷毙了。
03
之后两个多月扎进书房的日子,基本上是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走。也基本上每天都能跟管理员阿姨打个照面,不会出声招呼,有的只是微微一笑。
我不知道她的家庭,只知道她有着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她不知道我的来历,只知道我有着一场即将开始的考试。
但我确实是注意着她的:
她很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看到有老年人在不熟练地操作自助还书机器,会非常热心的上去帮忙。
她的性子有点儿急,帮助老年人的时候,语气冲了点,老人一生气就嚷嚷着要打图书馆投诉电话投诉这位管理员。
她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在老人打投诉电话之前,她先跟馆里的负责人打电话报备,从她仔细向负责人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反复强调“我有理,才不怕他们这种无理取闹”的说辞来看,我还是听出了她的慌张。
她也是个矛盾体,她会向每一位进入书房的读者强调:“不要大声喧哗”,甚至连四五岁尚未知世的小孩子也不能例外。可是我才不会说,其实,有的时候整个书房里就只飘荡着她自己在大声地接着电话的声音。
她应该也是注意着我的:
有的时候晚上我整理好自己的书本准备走的时候,她会借着整理书架上书本的契机来跟我搭话茬,了解我原来正在准备一场考试,还鼓励我要加油。
有一次晚上准备回去,恰逢暴雨入柱,我什么雨具也没带。磨蹭了好久,下定决心向一直没怎么交流的她求助,刚开口说第一句话,她便拿出一把雨伞,仿佛已经事先准备好。
到了冬天,天气渐渐冷了。每次开空调或者关空调之前,她都会问我们几个在准备一场考试的人“热了没?冷了没?”,会优先照顾我们的感受。
细细想来,我们之间除了经常的会心一笑,其实交流也没有那么多。但她那种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婉转地表达,直接不做作更能让你感受到她的真实,深深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她不会知道,在那段独孤煎熬的日子里,她的一句简单的“加油”、一个严厉而又真诚的关心带给我犹如妈妈般的温暖。
04
再回到开头提到的三个女生,其实我们三个也都在城市书房复习了好几个月。书房就那么大点儿地方,几个常客、十几张桌子、几十把椅子。
大家也互相注意到对方很久,就是一直没有打招呼,这是一种奇妙的氛围。
临考前几天,管理员阿姨已经了解到我们都在准备着相同的考试,建议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交流。于是在管理员阿姨的撮合下,我们仨组成了赶考拼车小组。
在考完回去的路上,我们交流了在城市书房的一些感受,发现我们对管理员阿姨以及书房里的那些读者有着出奇一致的感受,这也是我们“革命友谊”迅速升温的主要原因。
一百多平米的空间里,常来常往的那些人,互相默默观察,却又不言不语,明明有着自己的看法与疑惑,却因最终的方向不同,不愿不敢也不屑交流。
05
自从我们仨交流了之后,一直有想写一写这个管理员阿姨的想法。
想把这些小事写出来,并不是想表达我对她的感激,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何时她也做了一回“摆渡人”。
后来,我又陆续回过几趟扬州,每次都错过了去书房再见一次阿姨的机会。
最近的一次是路过那个写有“城市书房”四字的指示牌,看见阿姨正坐在书房外面的台阶上吹着风,一如曾经我还去书房的某一个午后。
阿姨就像是《深夜食堂》的黄磊,每一个阶段驻扎在书房的读者就像是每一次深夜带着故事到店的食客。
对待每一位书房里面的读者,阿姨都是认真地聆听独特的故事,平等真诚地对待所有人。怀揣着阶段性目标而来的读者,完成目标后会离开;而那个管理员阿姨会一直在,没有功利心地做着一个我所认为的“摆渡人”。
生活的美妙之处就是:“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你会在各个路口遇到不一样的人,不平行的人生线总会遇上交叉的那个节点,即使你们是萍水相逢,以后的轨迹会渐行渐远,但在你每次想起时,那个人在你的生命之河投下的石子总会泛起阵阵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