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到成都,不能不说“吃”。
没到成都的时候,常听人提起过撸“串”,究竟怎么个撸法,我孤陋寡闻,见识短浅,还真没品尝过。到成都的第二天,我们就陪孩子先到学校预报到,顺便帮孩子把宿舍整理一下。
宿舍里挺脏乱,它以前的主人已经毕业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大学毕业,估计都得二十一二岁,能如此懒散,可见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在立德树人上下多少功夫。
忙活了一上午,走出校门的时候已是午后。我对孩子说:“吃啥好呢?”
“肯定是地方特色美食了!”
转了一圈,没见到火锅店。一个名叫“小jun肝”的店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个火锅,热气腾腾,里面放着数根竹签子。正在我们四下张望犹豫不决的时候,店主人适时出现了。她热情得笑着介绍属于她的美食。
“随便拿,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结账时凭竹签结账,一根五毛。”
我看看食品展示柜里,各色物件齐全:凡属于鸡身上的零件都有,鸭身上的也不少,还有猪肉羊肉牛肉等硬货,当然豆腐蔬菜也是少不了的。况且,五毛钱一根签子,在足够满足我虚荣心的同时,口袋也能承受得了,于是我们决定吃这种东西。
噼里啪啦,乱抓一气,煮上就吃。面对过来问询的女主人,我还大大方方地说:“我不懂,你让我们怎么吃我就怎么吃。”
吃着吃着,女儿说:“你看人家是把肉从签子上撸下来,再放到蘸料里吃。哪像你,够直接!”
这时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我满嘴火烧火燎又烫又麻,原来是心急了。想想也真是,一块肉放红油汤里煮了那么长时间,能不热辣?像我似的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送到嘴里,没被烫秃噜皮就算是万幸了。
吃罢饭,一算账,共计115元。
划算!
这么好吃,究竟叫什么?女主人惊讶地说:“串!这就是串!”
好一个“串”!蜀人的智慧全融合在这些个“串”上了。不管什么材料,都可以拿来一串。同一个锅里的,鸡鸭鱼肉都能想和,萝卜白菜也能掺和,玉米土豆还能凑活。不管是简单还是名贵,最终在一个锅里汇合,进去到人的嘴巴里。
至于吃法,则更值得琢磨。五毛一根竹签,看起来太过便宜,可细算下来,其中的利润并不低。你想啊,再好的东西如果可劲的吃,也会索然无味。这个时候,三两片菜叶子往往就会引发味蕾的进一步兴奋。三两片手指宽的白菜叶就是五毛,这其中的智慧,是那些扛水泥的壮汉绝对领会不了的。况且,像那鸭舌一类的蹊跷货,用三根竹签扎上,那可就是一块五了。
真聪明!
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生活智慧的积淀,已经渗透在这里的每一块泥土上了。
真厉害!